探索品牌传播与政治传播良性互动的新境界
本文关键词:探索品牌传播与政治传播良性互动的新境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话题是品牌传播与政治传播的相互借力。国内企业品牌传播与政治的关系大概经过了互为一体、被动适应、主动改变、相互博弈、良性互动五个阶段。企业品牌传播借力政治有政治名人、政治事件、政治活动、政策热点、政治理念等途径。在当代政治中,品牌传播与政治已经不再局限于一方被动、一方主动的作用形式,品牌在积极地适应和学习运用政治力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而政治也开始通过与品牌的不断沟通和互动,借鉴品牌传播的途径和策略,通过有效的政治传播来提升政治的影响力,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寻求二者关系发展的新途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品牌传播与政治传播的最根本结合点就是在于民生。政治传播要放下身段,关注民生;品牌传播要抬高眼界,观察政治,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品牌传播 借力 良性互动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11&ZD075)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进入十八大后的新时期以来,一个突出的景观引人注目,这就是国家领导人的国际访问,总有许多大企业家随行。国际受众在关注习近平的同时关注了阿里巴巴;同样,在关注阿里巴巴的同时也关注了习近平。对于国家政治来说,借力于企业品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对于企业来说,借力于政治传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学民;施惠玲;;政治传播不能丢掉“宣传”的基本特质[J];青年记者;2010年24期
2 刘文科;张文静;;第三代政治传播及其对政治的影响[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陈晨;;网络环境下的中美政治传播比较[J];新闻世界;2010年12期
4 刘建平;;日本情绪化对华政治传播及其效果[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荆学民;苏颖;;论政治传播的公共性[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6 鄞益奋;政治传播的传播控制分析[J];行政论坛;2002年01期
7 鄞益奋;试析政治传播的传播控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张晓峰;政治传播与政治象征理论评介[J];现代传播;2004年06期
9 鞠丽华;转型期中国政治传播的一种新尝试——以凤凰卫视的政治传播模式为例[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10 张荣华;鲍海波;;延安时期政治传播的典型特征及其现实关联[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祥辉;;依赖律·竞争律·适应律——政治传播规律的生态学解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张宁;周一凝;;全民恶搞政治:作为一种政治传播的特点与影响分析[A];新闻学论集第28辑[C];2012年
3 白杨;;网络流言对政治传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潘祥辉;;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5 张怡;;和谐语境中的多元表达——从“两会”博客看博客作为公共领域的政治传播功能[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邹旭怡;;当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及其制度建构[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圆桌对话“传播媒介与都市空间生产”嘉宾简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陈叶军;有温度的政治传播话语才能入耳入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潘祥辉 浙江传媒学院;去科层化:互联网在政治传播中的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陈秀文;浅议电视的政治传播功能[N];中华新闻报;2006年
4 黄旭;安全·融合·创新[N];解放军报;2014年
5 胡正荣;解析媒介当代迷思[N];经济观察报;2005年
6 宫玉聪;用正义与真实驱散“游戏妖魔”[N];中国国防报;2013年
7 张怡;博客传播的掣肘因素及应对措施[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n,
本文编号:505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50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