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人力资源激励会计:激励创新催生的核算整合

发布时间:2018-01-10 00:13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会计:激励创新催生的核算整合 出处:《财会通讯》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资源激励 人力资源会计 会计核算 股权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 精神激励 核算方式 企业管理 会计信息子系统 激励创新


【摘要】:正三百多年前,晋商在人力资源激励上锐意创新,发明了顶身股制。为支持该人力资源激励创新行为,晋商会计特意启用专门的辅助账簿万金账进行核算,巧妙突破了当时"会计制度"对人力资源激励行为核算(以下简称"激励核算")的限制,有力支持了晋商人力资源激励决策,为晋商的辉煌做出了相应的会计贡献。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全球企业管理界坚持不懈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推陈
[Abstract]:More than 300 years ago, Shanxi merchants strongly innovated in the human resources incentive, invented the top-body stock system.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innovation behavior of the human resources, Shanxi merchants accounting specially used a special assistant book of accounts million gold accounts for accounting. Cleverly broke through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human resources incentive behavior accounting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centive accounting") restrictions, which can support Shanxi merchants human resources incentive decision. Has made the corresponding accounting contribution for the Shanxi merchants' brilliance. In the long history after, the glob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circles unremittingly i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ush forward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资源经济转型背景下提升山西人才贡献率政策研究”(编号:2013041039-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272.92
【正文快照】: 三百多年前,晋商在人力资源激励上锐意创新,发明了顶身股制。为支持该人力资源激励创新行为,晋商会计特意启用专门的辅助账簿万金账进行核算,巧妙突破了当时“会计制度”对人力资源激励行为核算(以下简称“激励核算”)的限制,有力支持了晋商人力资源激励决策,为晋商的辉煌做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乔彦军;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功能定位及重构[J];当代财经;2000年04期

2 邓汉慧;黎金荣;;面向业务发展的人力资源价值链整合[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军;以人力资本为导向 推动企业模式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袁卫家;兰玉杰;;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张军;人力资本测评与保障的基本原则及措施[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4 杨晓艳;杨方方;;物流能力与人力资源价值创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企业内部视角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4期

5 吕天奇;人力资本与现代企业产权激励制度创新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张军;人力资本营运产权测评的计量模型[J];生产力研究;2003年04期

7 张军;人力资本营运产权测评的计量模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萍;人力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先鹿;人力资源价值管理会计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张朝霞;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探讨[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3 裴霞;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4 李春晖;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5 冯刚;人力资源价值管理会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陈丹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体系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卿涛;杨丽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新框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4期

2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3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年09期

4 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兼评张维迎、周其仁及崔之元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会凤;;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陈子男;连圣华;;初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年09期

3 周秦;;人力资源会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08年03期

4 张琼;;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6期

5 李冰;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J];企业活力;2005年02期

6 胡慧平;;HRM,“外脑”走俏[J];人力资源;2002年02期

7 杨哲旗;;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与核算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年20期

8 郝俊莉;论会计原则与人力资源会计的联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7期

9 俞雪花;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探索(之一)[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盖芬清;;浅谈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科技风;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庆丽;刘洪;;在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心理契约[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陈国桢;刘慧发;周洪武;;论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与战略[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3 王秋英;周秀玲;;试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原则[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4 夏非;;论企业的激励机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方婷婷;;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发员工组织公民行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王继强;;从人的优化论企业激励机制的灵敏度[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傅超;刘琳琳;;试论打捞单位人力资源管理[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8 郑海航;吴冬梅;;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黄鹤;陈月艳;;企业信息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司徒英杰;;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流派等内容综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水清;把握发展趋势 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N];中国水利报;2011年

2 王立伟;股权激励:上市公司基业常青的“定海神针”?[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孟玉珍 贵州省地矿局测绘院;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4 记者 李可 夏静 通讯员 章丽捚;武汉:股权激励释放创新活力[N];光明日报;2011年

5 贺力;为激发员工动力“点睛”[N];中国质量报;2010年

6 邓昌华;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7 孙瑞灼;股权激励还需制度完善[N];中国工业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程元辉;上海国企改革纵深化 国控上市公司再探股权激励[N];华夏时报;2009年

9 记者 贾学颖;股权激励有关个税问题明确[N];中国财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韩义雷;20个工作日:完成股权激励试点方案审批[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宁;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安排与制度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2 卢雄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雪斌;股权激励机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4 司徒大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洪霞;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张海平;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君;基于超产权理论的中国企业股权激励敏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培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最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汤伟伟;基于成熟度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帆;股权激励的激励机制及其绩效解说[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莉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赵志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3 熊善丽;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黄永哲;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孟利琴;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沈红梅;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梁忠东;A电视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韩丽娜;我国传统财经媒体构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李义;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贾开民;泰安市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3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403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