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与规范

发布时间:2018-03-27 05:04

  本文选题:双一流建设 切入点:高层次人才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7年08期


【摘要】: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校际流动存在诸多乱象,表现在大学引才目的功利性,重外引轻内育,人才流动呈运动化倾向;学术管理资本主义倾向下高层次人才被商品化;大学间对高层次人才追逐出现互掐式非理性竞争,缺乏合作共赢;高层次人才向优势区域与大学聚集,造成马太效应等。针对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双一流"背景下需要加强制度引导,进一步进行规范。可采取的对策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与调控;推进大学人才管理的去行政化,依法自律,外引内育并举;引导大学间通过竞争伦理文化与合作机制,变消极竞争为积极共赢;健全学术市场,促进学术职业的学术型流动;建立高层次人才诚信意识与责任意识培养制度等。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strategy, there are many disorderly phenomena in the flow of high-level talents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are manifested in the utilitarian purpose of attracting talents, the emphasis on attracting foreign talents rather than the breeding inside,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flow of talents to be kinematic. Under the tendency of academic management capitalism, high-level talents are commercialized; the pursuit of high-level talents among universities is characterized by mutual irrationality competition, lack of cooperation and win-win cooperation, and high-level talents gather in superior regions and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disorder of the flow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guidance and further standardiz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The counter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include chang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regulation; To promote the deadministration of university talent management, to self-discipline according to la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ducation; to guide universities to turn negative competition into positive win-win through competitive ethical culture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market and promote the academic flow of academic profession; Establish a high-level talent integrity awareness and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training system.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 山东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双一流”建设的省际比较研究》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浅议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J];经济师;2002年09期

2 谭华;;浅谈如何搞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孙绪敏;;高校高层次人才为何流失[J];中国人才;2007年05期

4 黄淑贞;;凝聚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对策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刘华;;新形势下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现状与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陈如辉;;浅谈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J];学理论;2010年11期

7 韩昱卓;;简论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8 刘薇;;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才智;2011年20期

9 喻春红;;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风险及预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36期

10 李季;;关系嵌入视角下的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研究[J];江苏高教;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玮;李燕萍;吴绍棠;;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对策[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旭;高校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举行[N];福建日报;2007年

2 记者 辛瑞玲 实习生 魏达真;推进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N];汕头日报;2013年

3 记者 唐景莉;创新思路精心组织广揽海外高层次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王萌;驻新高校高层次人才奔赴我市重点企业挂职[N];新乡日报;2009年

5 张文清 记者 王春;上交大 建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N];科技日报;2009年

6 张文清 记者 沈祖芸;上交大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辟绿色通道[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记者 李艳;围绕建设西部强省充分发挥引进高层次人才作用[N];陕西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秀红 储召生;过早“分类”制约了拔尖人才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 路平;去年引进高层次人才逾千人[N];广东科技报;2011年

10 记者 龙超凡;福建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三项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起清;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远丁;福建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2 姚发明;中国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投资与运营思路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璞;高校高层次人才的评价和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闫艺;西部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及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旭峰;普通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6 蔡佳楠;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3年

7 王佳男;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8 张樱;大学竞争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宋小舟;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薪酬因素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文健;欠发达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0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670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