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02 02:35
【摘要】:区域物流的成长是一种协同成长,我国各地区因所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人力资源、政府调控、支持力度等方面不同,区域物流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为真正促进本地区物流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正确理解区域物流成长与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客观认识并正确处理区域物流成长与协同间的关系,科学评价本地区物流所处的成长水平与协同水平,在制定物流相关政策时既要考虑结果,也要看到现状,更要关注过程。各地区主管部门、物流企业等只有客观认识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关系,对本地物流所处的成长水平与协同水平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评价,按照区域物流成长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促进本地区物流可持续健康发展。
[Abstract]:......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部六省区域物流协同与成长的关系与政策启示——基于线性相关假设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GJJ14232)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基于集成视角的农产品物流协同管理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1GL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集成化物流的协同管理实现机制研究——以闽台物流为例”(项目编号:2012D135)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技术创新、专利、标准的协同转化研究”(项目编号:14AGL003)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F2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鄢飞;董千里;;物流网络的协同效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邱国栋;白景坤;;价值生成分析: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3 海峰;祖大为;杨明;;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网络空间系统演化机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年12期

4 潘开灵;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5 胡瑞卿;;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综合指数评价法及其指标权数的确定[J];中国软科学;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征彩;;协同管理在协力检修中的实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鄢飞;董千里;;物流网络的协同效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靖;张永安;;基于ISM的物流网络协同效应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宁电器为核心的物流网络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戴艳清;郭伟玲;;浅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战略协同机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04期

5 郭骁;;地产与零售企业间协同效应的形成机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6 李民;欧阳波;;基于物流网络的企业品牌营销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7 吴海波;;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8 李福成;韩文海;;企业间竞合研究——一个价值生成分析的理论框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徐晔;陶长琪;;IT企业的自组织协同机制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10期

10 邱国栋;黄海鹰;;基于跨国公司嵌入的大连IC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光明;;组织即兴的维度构建与内隐结构: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峰;面向船舶制造协同物流网络的资源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翟丽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杨春旭;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鄢飞;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同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郭琴;多式联运型物流企业并购的网络协同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白洁;中国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刘冬梅;我国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本生态拟合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楚岩枫;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海;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周俊颖;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余俊韬;并行工程在H公司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严瑾;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协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永;基于协同管理的中石化企业信息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罗文;企业价值系统的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嘉鹏;基于DEA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郎晓夫;基于集采专供的企业集团物流协同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孙丽;基于ERPⅡ的应收账款协同管理平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文波;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国栋;白景坤;;价值生成分析: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2 弋亚群;刘益;李垣;;组织资源的协同机制及其效应分析[J];经济管理;2003年16期

3 海峰,武兰芬,张丽立;发展区域物流 推动区域经济[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9期

4 王志敏;;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J];企业经济;2007年02期

5 刘文茹,赵启兰,王耀球;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J];物流技术;2001年06期

6 刘进生;王庆云;张福伟;;列和求逆法的保序性及群体权重计算[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3年03期

7 熊锐,曹锟生;多目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2年06期

8 金菊良,魏一鸣,付强,丁晶;计算层次分析法中排序权值的加速遗传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1期

9 杜之韩;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新途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6期

10 刘秉镰;;现代物流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机理[J];学习与探索;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青青;现代区域协同物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洁,李引珍;区域物流运作战略与平台规划[J];甘肃科技;2005年09期

2 路万涛;;区域物流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年06期

3 王健;;区域物流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11期

4 吴勇往;;高速公路对区域物流网络布局影响分析[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6年12期

5 陈由谷;;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物流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12期

6 肖艳;白桦;蔡媛媛;;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1期

7 张敏;;马芜铜宜区域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期

8 张敏;;马芜铜宜区域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9年05期

9 陆景;;关于发展内蒙古“呼包鄂”区域物流体系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15期

10 李虹;;关于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以辽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兴中;陈宪忠;;提升区域物流能力 促进承接产业转移[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蓝永耀;;发展跨区域物流 促进大西南经济[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崔世华;王劲恺;钱红波;;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策略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韩作生;李锡良;;基于AHP的山东省区域物流研究及对策建议[A];'2007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凤荣;金俊武;;基于改进的灰色BP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成本预测[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向东;鄂着力建设武汉泛区域物流市场[N];中国水运报;2006年

2 余小玲;时代呼唤现代区域物流业[N];光华时报;2006年

3 汪鸣;开局之年区域物流的展望[N];国际商报;2006年

4 胡睿;在竞合中做大区域物流[N];现代物流报;2006年

5 李子俊;共促南京区域物流合作与港口互动发展[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徐文静;跨区域物流[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蔡立军 通讯员 蔡双双;明确“标准”定位 构建区域物流航母[N];中国冶金报;2012年

8 蔡圣发 张金霞;合肥争雄中部区域物流市场[N];市场报;2006年

9 记者 李志峰;我市启动建设长江上游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N];重庆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李晓方 余汶滨;珠海邮政发展区域物流业绩斐然[N];人民邮电;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华;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郑斌;区域物流网络中心选址及线路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周凌云;区域物流多主体系统的演化与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黄虎;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崔晓迪;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李丽萍;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周泰;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谈贵军;区域物流成本统计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岳峰;不确定信息环境下区域物流能力柔性规划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玉思;区域物流体系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槐艳菲;基于产业竞争力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3 李希成;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与建模[D];重庆大学;2006年

4 吴维昕;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分析及培育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5 敦蕾;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物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江;辽宁省与国内外主要地区区域物流体系的比较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7 陈晓萌;区域物流竞争力实证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8 何轶青;区域物流竞争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谭涛;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子龙;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90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490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