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公益性视角下重庆市急救医疗服务可及性城乡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21 14:23
【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城乡差距,并在公益性视角下提出提高农村地区急救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策略。方法于2013年4月对重庆市急救医疗机构分布及患者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间进行调查,同时选择A区(经济水平较高,位于都市功能核心区,农村地域范围小)、B区(经济水平中等,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农村地域范围广)、C区(经济水平较低,位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农村地域范围广),对样本区所有二级以上含急诊科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重庆市基本地理、人口信息来源于2012年重庆市统计年鉴,重庆市急救医疗机构分布的数据来源于2012年重庆市卫生统计年鉴,住户到最近医疗点的时间数据来源于2013年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样本区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急诊科负责人进行急救医疗资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医务人员数量、年龄及从事急诊工作的时间等)和设施设备(急诊科床位和救护车急救设备等)配置情况。结果经济水平最高的都市功能核心区每10万人拥有急救医疗机构1.333所,而经济较落后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每10万人仅拥有急救医疗机构0.271所。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患者在10 min、10~20 min到达医疗机构的比例居前三位,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患者在30 min到达医疗机构的比例居前两位。A、B、C区分别有二级以上含急诊科的医疗机构9、6、3所。A区急诊科医生、护士分别为0.137人/千人、0.186人/千人;B区急诊科医生、护士分别为0.027人/千人、0.042人/千人;C区急诊科医生、护士分别为0.048人/千人、0.141人/千人。A、B、C区每10万人拥有床位数19.42、8.00、5.69张。A、B、C区救护车急救设备配置每10万人拥有自动除颤仪分别为0.98、0.46、0.92台,拥有车载通讯系统分别为1.54、0.06、0台。结论重庆市急救医疗服务仍然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急救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卫生人员的急救能力建设、配备必需的急救设备、切实实现救护车的急救功能并将急救车费用纳入医保,从而保障农村居民生命权的实现。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基金】:世界银行项目(CHSR1)——重庆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区域卫生规划研究
【分类号】:R197.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望军;邬力祥;;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问题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年05期

2 黄继峥;李克;陈梅兰;;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5期

3 王伶;李坚;;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宋登敏;杜蓉;陈雪莲;;农村社区医疗服务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5期

5 孙会媛;高贵军;崔泽;王新立;;河北省城乡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主要方面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11年01期

6 豆银霞;侯蔚蔚;杨培常;;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1期

7 朱莉华;曹乾;王健;;居民健康与卫生保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关系——基于CHNS 2006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3期

8 于长永;;保障与风险:农民生活安全的脆弱性分析[J];农村经济;2011年01期

9 李亚楠;陈在余;马爱霞;;我国农民医疗服务利用理论研究[J];学理论;2012年19期

10 辛怡;;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J];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斓;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王郁;伊犁州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建设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芳华;社区居民对疾病认知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许琳;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知与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孙会媛;河北省城乡居民卫生服务现状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6 蔡惠州;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7 刘秋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卫生服务可及性影响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川;秦巴卫生项目效果评价[D];复旦大学;2009年

9 赵艳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伟;卫生服务经济可及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华平;国外护士人力配置及护理工作量测量研究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3年01期

2 罗炎光;刘杰雄;赖燕萍;何锦军;;乡村医务人员院前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郑惠娟;;我国院前急救医疗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外医疗;2009年30期

4 周素鲜,王亚丽,马继红,陈欣怡,刘思文;护理量编配护理人员的合理性[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年03期

5 向强,文亮,徐世伟,楚军;急诊手术室、ICU病房一体化救治重危创伤61例[J];急诊医学;2000年05期

6 王一镗;城市医院急诊科应制订一个五年计划[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飞,张希彦,杨津华;高速公路伤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J];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09期

2 王文学;俞军;王培安;王立新;文晓临;;急救医疗服务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3 郑进;;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介绍[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20期

4 李香玉;许丽;;伤员急救标记卡的设计与应用[J];医药世界;2009年07期

5 郑进;;公民反应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地位和作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年05期

6 孙鸣一;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的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1987年09期

7 杨晓慧,任延荣,杨百骏;城市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布局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年11期

8 赵瑞芹;俄罗斯的儿童急救医疗服务[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5年01期

9 郝江;汪新民;江岩;罗积慎;乌胜平;;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10期

10 郝江;唐斌;沈毅;李铁军;;我军新时期任务中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子通;;“家庭-社区-医院-急救120”新型急救医疗服务平台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奇林;陈爱华;;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突发灾害中应对作用的研究[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李奇林;陈爱华;;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突发灾害中应对作用的研究[A];“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张立平;;浅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县级急救医疗服务网络[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5 郝江;汪新民;江岩;罗积慎;刘军;乌胜平;边革元;李祥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A];第四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华森杯”灾害医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6 牛天平;;覆盖全省城乡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探索[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费国忠;顾丽萍;;上海市突发事故流行病学和应急反应[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朱凌志;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需优化[N];医药经济报;2013年

2 周传章;江苏构建城乡急救网[N];健康报;2003年

3 刘华新;道达尔集团支持北京改善急救医疗服务[N];人民日报;2006年

4 孟昭丽 陈姝婷;7年被欠300多万元,,银川市120苦不堪言[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本报记者 周波;走绿色通道 贫困生入学一路畅通[N];成都日报;2005年

6 汪其水 李益;浦东新区全面提升“120”急救医疗服务水平[N];中国审计报;2013年

7 记者 林世才 张清涌;福建疏堵并举清理“黑救护车”[N];健康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洁;西安市农村急救医疗服务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吴长川;脑卒中急救医疗服务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51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551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