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雇佣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雇佣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就业能力 可雇佣性
【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全球化时代企业最为看重的,将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尤其是嵌入专业课程,是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并已得到践行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了可雇佣性相关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对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就业能力 可雇佣性
【分类号】:F240-4;G642
【正文快照】: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专业教学计划的构成要素,也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潘懋元先生曾提出:“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一向是改革的主战场。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1]课程是教学得以实现、学生知识和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吴国权;杨东;;基于胜任特征的可雇佣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宋国学;;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国际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宋国学;;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测量与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3期
4 李前兵;洪炎;杨燕;;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J];中国市场;2008年40期
5 卫静芬;;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6 宋国学;;可雇佣性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7 汪霞;崔映芬;;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将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8 宋国学;;可雇佣性全面开发观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变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2期
9 孙俊华;汪霞;;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研究:分析视角、构成维度和测量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8期
10 牛冰非;;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性与就业关系分析[J];河南科技;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曲秉春;;体验式学习提升离校大学生的可雇佣性——以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为例[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曹晓丽;安秀荣;林枚;;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匹配度分析——基于可雇佣性技能视角[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商报实习记者 杨琛;看看你的可雇佣性强不强[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广东金融学院 刘颖 黄章彪 苏楚明;大学生领导力与就业能力相关性分析[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高磊;是你去找好工作还是让好工作来找你?[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晓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内涵及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静;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结构及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潘帆;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测评与提升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温芸;课程开发及实践对师范生可雇佣性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星;“卓越工程师”人才可雇佣性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2年
6 杜丽;心理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就业绩效和可雇佣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周璐璐;基于可雇佣性能力的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丹;企业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吴聪;知识型员工可雇佣性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10 张婷婷;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9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53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