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包头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7:01

  本文关键词:包头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层次人才 包头 稀土高新区


【摘要】:本文通过对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工作进行分析,找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仍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如:引进总量不足,引进人才针对性不强、渠道和方式偏窄等问题;高层次人才还不够集中,远远满足不了经济提升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不具备成熟的挖掘和评价人才的体系,没有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当地人才规划和全局方略。类别较为单一,缺少完整的软件人才生产链;重视数量忽略质量,尤其是人才引进门槛较低;重视引进轻视培养,对于如何培养适合本地发展的人才,却少有关注;留住人才办法不多,政策、办法制定的思路不够开阔、创新型不够强,本文将放眼世界,吸收国内外科学的经典人才理论,参考一些优秀的人才引进案例,再与我国包头的实情相结合,对比分析包头稀土高新区在高端人才战略中欠缺的地方,最后对症下药,探索出一条能够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促进人才机制更加完善的道路。以下为主要的途径:推行高层次人才培育战略,凭借国家创新人才培养规划、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规划等,培养一批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利用政策优势、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吸引人才;积极推行人才柔性引进,做到“引才”与“引智”紧密结合;实施人才环境优化工程,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人力资源政策;加强基础工作的保障机制,加强人员信息化建设,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库,形成信息资源社会化和开放共享体系。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 包头 稀土高新区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C96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8
  •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1-13
  • 1. 研究背景11-12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6-18
  • 1. 研究内容16-17
  • 2. 研究方法17
  • 3. 研究的创新点17-18
  •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18-22
  • (一) 相关概念18-19
  • 1. 人才的概念18
  • 2. 高层次人才的概念18-19
  • 3. 人才引进的界定19
  • 4. 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19
  • (二) 相关理论19-22
  • 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19-20
  • 2. 人力资本理论20
  • 3. 激励理论20-21
  • 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1
  • 5. 职业生涯理论21-22
  • 二、包头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22-26
  • (一) 包头稀土高新区基本情况22-23
  • (二) 包头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基本情况23-26
  • 1. 基本情况23
  • 2. 实施海外引才23-24
  • 3. 实施招才引智24
  • 4. 实施综合引进24
  • 5. 大力关怀人才24-26
  • 三、包头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6-30
  • (一) 包头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26-28
  • 1. 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缺乏集聚效应26
  • 2. 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不健全,引才种类单一26-27
  • 3. 高层次人才界定不清,缺乏评价与发现机制27
  • 4. 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滞后,人才使用率较低27-28
  • (二) 包头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8-30
  • 1. 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观念不新28
  • 2. 政策措施吸引力不强28-29
  • 3. 环境软实力亟待加强29
  • 4. 引才政策不够全面29-30
  • 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经验借鉴30-33
  • (一) 国内其他地区人才引进经验借鉴30-31
  • 1. 政策体系具有前瞻性30
  • 2. 引才载体呈现多样化30
  • 3. 人才服务注重全方位30-31
  • (二) 发达国家人才引进经验借鉴31-33
  • 1. 适时调整移民政策,引进各类人才31
  • 2. 签发居留许可,为人才提供便利条件31
  • 3. 以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聘请外国人才31-32
  • 4. 发展猎头公司,促进全球选才32-33
  • 五、包头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对策33-36
  • (一)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33
  • (二) 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3-34
  • (三) 实施人才环境优化工程34-35
  • (四) 调整高层次人才引进结构35
  • (五) 强化基础工作保障机制35
  • (六) 加大人才投入机制建设35-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钦岳;还是一视同仁为好——关于高层次人才使用问题的建议[J];学术界;2000年04期

2 ;我院全力引进高层次人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孙大光;;大力培养和用好本地高层次人才[J];干部人事月报;2001年07期

4 王成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1年11期

5 ;各地动态[J];人才开发;2001年06期

6 熊艳 ,余斌;四川出台吸引高层次人才新举措[J];中国高校技术市场;2001年04期

7 李广智,张翔宇,黄萍;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叶克田,靳利民;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要坚持做到“四个到位”[J];探索与求是;2002年03期

9 金家庚 ,李汉威 ,周其浩;江苏省建湖县采取特殊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J];人才w,

本文编号:608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608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