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再担保机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用再担保机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更高,人力资源成为越来越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培养能力的竞争。拥有品德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能保证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更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是信用再担保机构的核心任务。目前,信用再担保机构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亟需完善的内容,本文就以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以下简称“东北再担保公司”)作为相关具体实证,针对该公司人才培养的现状和特点,结合信用再担保机构所处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依据相关理论,对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信用再担保机构的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汲取实践经验,充分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吸取相近行业及其他人才培养实践所形成的理论知识和工具,明晰人才培养的基本涵义和实施原则,为改进人才培养现状做好理论基础准备。再担保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行业人才培养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需要从整个宏观环境开始着手,明确再担保行业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形成的背景,分析其行业所处环境及发挥的主要职能,用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整个行业所处的位置和关注重点,才能更好的保证行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方向。通过分析东北再担保公司的人力资源概况,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规模分布、员工结构及人员流动情况等,进而分析公司的人才培养现状。东北再担保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跨区域信用再担保机构,公司运营时间还不足十年,人才培养更是处于探索阶段,在职工教育培训、员工挂职锻炼和岗位轮换及职业发展等方面虽做了一些尝试,但存在着以上内容无法严格落实的现实困境,这主要是由于公司所处区域分散特点、员工来源渠道复杂、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所致。因此加快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对于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东北再担保公司至关重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包括员工日常培养措施、储备人才培养手段及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完成上述工作后,进而从人才培养整个体系的角度出发,通过人才盘点对公司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统性分析,找出问题关键点,抓住体系中的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及员工发展等主要方面,打造良性的人才培养文化范围,提出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期实现预期的效果。综上,通过分析和研究东北再担保公司这个实证,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对信用再担保机构人才体系进行研究,阐述笔者的研究主要成果,希望对东北再担保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进而给再担保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有益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 培训 职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F832.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3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选题意义11-12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12-13
- 第2章 人才培养相关理论综述13-17
- 2.1 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13-14
- 2.2 人才培养体系模式14-17
- 2.2.1 基本涵义14-15
- 2.2.2 基本原则15-17
- 第3章 信用再担保机构所处行业情况与东北再担保公司现状17-26
- 3.1 行业环境分析17-21
- 3.1.1 再担保涵义17-18
- 3.1.2 再担保主要职能18-19
- 3.1.3 行业环境19-21
- 3.2 东北再担保公司简介21-26
- 3.2.1 人力资源概况21-22
- 3.2.2 人员规模22
- 3.2.3 员工构成22-24
- 3.2.4 人员流动情况24-26
- 第4章 东北再担保公司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26-32
- 4.1 人才培养现状26-28
- 4.1.1 职工教育培训26-27
- 4.1.2 挂职锻炼和岗位轮换27
- 4.1.3 员工职业发展27-28
- 4.2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28-31
- 4.2.1 区域特点造成的影响28
- 4.2.2 员工来源复杂28
- 4.2.3 教育培训工作需加强28-29
- 4.2.4 员工职业发展系统性不强29-30
- 4.2.5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30-31
- 4.3 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必要性31-32
- 第5章 完善东北再担保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内容32-37
- 5.1 员工日常培养32-34
- 5.2 储备人才培养34-35
- 5.3 员工晋升渠道设计35-37
- 第6章 优化和改进东北再担保公司人才培养体系37-50
- 6.1 人才盘点,,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37-38
- 6.2 改进培训方式,着重做好培训工作38-43
- 6.3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43-45
- 6.4 改进薪酬福利体系45-47
- 6.5 优化员工职业发展规划47-48
- 6.6 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文化氛围48-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自然;;北京规范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资金使用[J];投资北京;2010年01期
2 杨国海;雷裕尧;郑瑞英;韦素梅;;对建立广西再担保体系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41期
3 刘长海;田天;金美玲;;论信用担保与再担保的关联与实践[J];时代金融;2010年12期
4 孙昌兴;张春梅;;中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的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马国建;张冬华;;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研究[J];浙江金融;2011年06期
6 周梅;;“江苏模式”再担保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意义探讨[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12期
7 胡杭莉;;关于杭州市再担保运作模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0期
8 黄志峰;陈宁;;舞动“再担保”龙头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J];理论导报;2012年08期
9 何南;;广东省再担保机构运行机制探析[J];征信;2013年01期
10 于孝建;徐维军;;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各合作方的风险和收益分析[J];系统工程;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童;中国信用再担保公司可望年内完成组建[N];中国保险报;2003年
2 李庆华;全国再担保机构年内组建[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3 ;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设立[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孙小壹;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揭牌[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记者 周奇;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N];北京日报;2008年
6 孟斯硕;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率先成立[N];市场报;2008年
7 任旭强;山东拟建省级再担保平台[N];青岛日报;2009年
8 吕冰;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再担保机构[N];中国能源报;2009年
9 记者 陈昕;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签署首笔再担保合同[N];首都建设报;2009年
10 高一;省信用再担保公司进驻锡城[N];无锡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默;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宏;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规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晓丹;中国中小企业贷款再担保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邱旭;湖南担保公司再担保模式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邱婷;X再担保公司运营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丹;DB再担保公司再担保体系的改进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6 刘铭;山东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董广庆;山东再担保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王骞;东北再担保公司信息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贾金辉;信用再担保机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陈会军;信用再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901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90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