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压力与节能潜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 工业行业 能源消费 能源压力 节能潜力 出处:《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能源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中国依靠高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模式,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在这一过程中,工业行业的贡献巨大。同时,工业行业历年的能源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一直很高,维持在70%左右,工业行业能耗逐年大量增长是中国总能源消费大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力。长期以来,工业经济增长与节能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中国是煤炭能源较为丰富、油气能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总体能源储量并不丰富,能源质量低。能源品种结构和能源地区分布结构的先天不足,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工业行业的能源的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在这种粗放的增长模式之下,能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能源渐渐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面临的能源压力日益严峻。“十二五”节能目标的确定,给工业行业节能降耗增加了新的压力。因此,必须在工业经济增长与节能之间寻求平衡,研究工业行业的能耗问题就至关重要。本文以工业内部各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相应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对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的资料和数据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运用计量模型及因素分解模型对近年来工业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结构、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认为,工业各行业由于自身的特性,在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上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工业行业的整体能源消费状况不容乐观。规模效应是导致工业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进步则对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费总量的降低都有明显作用。 第二,在当前的能源消费模式下,工业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必将面临能源约束压力。本文对能源压力的定义、来源等进行了论述,使用工业行业未来的能源需求来量化能源压力。为了提高预测的可信度,分别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情景分析法对工业行业未来的各种能源需求量进行了测算。根据预测结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在没有突发情况的前提下,未来的20年间,工业行业各种能源消费数量还会大幅上涨,能源供需平衡面临极大的挑战。 第三,针对能源紧缺问题,工业行业是否具有相应节能潜力以缓解能源压力就变得十分关键。本文使用了数据包络模型来测算工业行业的节能潜力,用无效损失的能源投入量化各行业历年的节能潜力。根据实证结果,虽然工业行业节能潜力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不断的下降,但是仍然保持在年均30%以上的高度,节能空间巨大。不同行业的节能空间也差异很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可节约能源量很高,是实现节能的重点行业。 应该看到,一方面,工业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等都影响着工业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总量,未来各种能源需求的大量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小压力。但是另一方面,工业行业的节能空间巨大。因此,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发掘和利用这一潜力,特别是针对那些节能空间较大的行业,要加大督促和监管的力度。
[Abstract]: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has been a major driving force in China ' s energy consumption . First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of the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ata and data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 s industrial industry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 Second , in the 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mode , the industrial industry will face energy constraint pressur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 In this paper , the definition and source of energy pressure are discussed , and energy pressure is quantified using the future energy demand of the industrial industry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forecast , the grey relation model and scenario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future energy demand of the industry . Third , aiming at the energy shortage problem , whether the industrial industry has the corresponding energy - saving potential to alleviate the energy pressure becomes very key . In this paper , the data envelope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nergy - saving potential of the industrial industry , and the energy - saving potential of each industry is quantified by the energy input of invalid loss .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 the energy - saving spac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s large , and the energy - saving space in the coal mining and washing industry , the chemical raw material and the chemical produc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non - metal mine product industry can be saved , and the energy - saving key industry is realized .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 on the one hand ,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 industrial structure , energy structure and so on of the industrial sector affect the energy use efficienc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industrial sector . The energy - saving space of the industry is huge . Therefore , a series of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xplore and utilize this potential , especially for those industries with larger energy - saving space , an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水军;包群;;资源约束条件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2 邵帅;齐中英;;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能源输出型城市R&D行为研究——理论解释及其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3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4 郭丽丽;原毅军;;区域性节能潜力测算:概念解释与方法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0年02期
5 洪丽璇;梁进社;蔡建明;庄立;;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基于2001~2006年的数据分解[J];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6 王海建;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内生经济增长[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陈淮;我国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与国际化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7期
8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9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10 刘山;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安全[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杭雷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丽丽;节能潜力测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晓杰;工业企业节能潜力预测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2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46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