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集聚动态外部性与企业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8-04-13 17:39

  本文选题:集聚 + 创新能力 ; 参考:《科研管理》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不同企业规模和集聚(城市)规模条件下,集聚动态外部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企业创新能力都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同时影响程度又取决于企业规模和集聚规模。具体来说,小城市中,马歇尔外部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大城市中,雅各布斯外部性对企业创新能力更显著。就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小型企业显著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性,但大型企业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性。小城市中的小型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而大城市则主要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性。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区域产业政策和企业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externality of agglomeration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ize of enterprises and scale of agglomeration (city) using the survey data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ll enterprises is due to Marshall externality and Jacobs externality,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depends on the scale of firm and agglomeration.Specifically, in small cities, Marshall externality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Jacobs externality has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in large cities.For businesses of different sizes, small firms benefit significantly from Jacobs externalities, but large ones rarely benefit from Jacobs externalities.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mall enterprises in small cities is mainly due to Marshall externality, while Jacobs externalit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large cities.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policy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polic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3023)“基于群落生态学的高校科技创新系统演化机理、识别与调控研究”,2011.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107)“FDI在所嵌入产业集群的知识转移和溢出效应研究”,2011.1-2013.12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计划,2012.12-2013.13 江苏省社科基金(12EYC009)“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以苏州为例”,2012.10-2013.10
【分类号】:F425;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2 傅十和;洪俊杰;;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昊;;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评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王永培;袁平红;;基础设施、拥挤性与城市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267个城市市辖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3 刘海洋;孔祥贞;汤二子;;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4期

4 张秀武;胡日东;;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5 刘修岩;;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6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7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8 豆建民;汪增洋;;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9 洪进;余文涛;赵定涛;;创意阶层空间集聚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7期

10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内集聚、关联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丽华;林善浪;;我国软件产业集聚现状及其经济效益研究——基于城市数据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晶;;制造业集聚、竞争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四位码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于立平;余剑;;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张文武;梁琦;;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9 袁富华;;劳动生产率:关联与差异——基于GWR模型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10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5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向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宛京;蚌埠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陈澄民;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5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娜;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汪海波;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紫艳;集聚、外部性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11年

9 季阳;中国工业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唐韵;省管县与市管县:县级城市的增长动力和制度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良文;杨开忠;吴姣;;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对我国省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1期

2 路江涌;陶志刚;;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决定因素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3 王旭章;区域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对苏南行业规模经济优势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6年03期

4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5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慧慧,施少华;外部性、产权界定与资源配置——对科斯定理的的深入探讨[J];世界经济文汇;2001年05期

2 康锋莉,王苏喜;公共产品提供的逻辑[J];生产力研究;2005年06期

3 李丹;;社会责任会计的外部性思考[J];辽宁经济;2006年06期

4 刘跃军;;从外部规模经济视角解读义乌模式[J];商业时代;2006年33期

5 邓英杰;;政府行为外部性与制度创新[J];求索;2006年10期

6 程书燕;;中小企业空间集聚发展的负外部性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7 童毛弟;赵永乐;;农户信贷困境与金融机构缺位的成因及对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03期

8 金涛;;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经济分析与解决[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3期

9 吴秋生;;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年04期

10 周经纬;;我国森林生态税征收的初步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新锋;;基于供求框架的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从会计信息的经济学属性谈起[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唐礼智;狄e,

本文编号:1745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745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d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