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基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三产融合——以内蒙古草原牧区乳品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4-05-08 00:3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其首要要求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为有效解决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根本性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①。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不言而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协调互动是实现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的结合,通过先进的工业和服务业带动,把产业链和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到农业中来。通过结构改革和制度创新,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从而打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实现产业间融合发展。近年来,内蒙古草原牧区以及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品牌企业在农牧业(饲料和奶牛)、乳品加工和营销服务的三产融合上取得了可以在其它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推广的重要经验。研究内蒙古草原牧区及其知名企业的三产融合,能...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理论模型构建
        1.1.1 研究背景
        1.1.2 三产融合理论模型构建
    1.2 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章节安排
    1.4 研究价值
        1.4.1 理论价值
        1.4.2 应用价值
    1.5 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思路
2 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2.1.1 三产融合的内涵
        2.1.2 三产融合发展影响因素
        2.1.3 三产融合发展实现途径
        2.1.4 三产融合的模式及类型
        2.1.5 产业融合概念发展进程
        2.1.6 产业融合的类型
    2.2 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内涵
        2.2.1 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界定
        2.2.2 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发展的内涵分析
3 三产融合的理论分析
    3.1 基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三产融合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3.1.1 交易成本理论
        3.1.2 产权理论分析
        3.1.3 现代契约理论分析
        3.1.4 合作与互惠理论分析
        3.1.5 分工协作理论分析
    3.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2.1 产业链理论
        3.2.2 价值链理论
        3.2.3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3.2.4 产业集群理论
    3.3 创新驱动理论
        3.3.1 创新对三产融合的驱动
        3.3.2 创新驱动三产融合的模式
    3.4 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4.1 三产融合的基本逻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
        3.4.2 三产融合的产业间分析
        3.4.3 三产融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方法
        3.4.4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4.5 对伊利带动的三产融合体系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全产业链创新——投资双驱动的乳品业的高质量融合
    4.1 全产业链的四阶段创新进程
        4.1.1 上游创新
        4.1.2 中游创新
        4.1.3 下游创新
        4.1.4 营销服务的创新
    4.2 乳品业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
        4.2.1 创新基地的建设
        4.2.2 乳品技术推广体系
        4.2.3 质量——品类——效益持续提升
    4.3 新业态和新模式
    4.4 结构改革和创新驱动的轻工业型融合产业模式
        4.4.1 伊利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4.4.2 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的适应性的判断模型
        4.4.3 全产业链创新能力的提升
    4.5 本章小结
5 三产融合中的联盟结构改革与纵向一体化联盟的体制机制模式
    5.1 纵向一体化联盟结构模式
        5.1.1 联盟结构的改革
        5.1.2 利益联结机制
        5.1.3 制度动因
    5.2 三产融合中纵向一体化联盟的结构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
        5.2.1 农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历史回顾
        5.2.2 未来一个时期三产融合的结构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方向
    5.3 内蒙古自治区三产融合实证分析
        5.3.1 多种融合模式共同发展
        5.3.2 草原牧区产业融合初见成效
        5.3.3 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6 内蒙古现阶段三产融合模式案例分析
    6.1 一二产业融合模式——以伊利集团专属牧场建设发展为例
        6.1.1 案例概况
        6.1.2 资金投入状况
        6.1.3 伊利集团专属牧场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6.2 一三产业融合模式——以克什克腾牧家乐为例
        6.2.1 案例经营状况
        6.2.2 经营特征
        6.2.3 销售状况
    6.3 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以蒙牛集团工业旅游为例
        6.3.1 案例发展现状
        6.3.2 SWOT分析
        6.3.3 蒙牛集团工业旅游给二三产业融合带来的启示
    6.4 三产融合现阶段取得的利益成果
        6.4.1 农产品得到广阔的销售空间
        6.4.2 缓解现阶段就业压力
        6.4.3 三产融合带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
    6.5 本章小结
7 三产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7.1 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做法
        7.1.1 日本提出第六产业的背景
        7.1.2 日本第六产业的内容
        7.1.3 日本发展第六产业的保障措施
    7.2 韩国六次产业化的做法
        7.2.1 韩国发展第六产业的背景
        7.2.2 韩国发展“第六产业”的主要做法
        7.2.3 韩国发展“第六产业”的保障措施
    7.3 美国农工商一体化的做法
        7.3.1 美国农工商一体化模式
        7.3.2 美国农工商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7.3.3 美国农工商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7.4 荷兰“农场十合作社”的做法
        7.4.1 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背景
        7.4.2 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具体做法
        7.4.3 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保障措施
    7.5 发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启示
        7.5.1 重点关注农民的利益
        7.5.2 充分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
        7.5.3 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工作
        7.5.4 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7.5.5 完善法律法规和补贴等配套服务
    7.6 本章小结
8 内蒙古草原牧区三产融合原则与政策建议
    8.1 内蒙古草原牧区三产融合的原则
        8.1.1 资源配置融合化原则
        8.1.2 要素配置合理化原则
        8.1.3 投资收益比较优势原则
        8.1.4 农牧业优先发展差异化原则
    8.2 内蒙古草原牧区三产融合的对策
        8.2.1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草原牧区要素深度融合
        8.2.2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确保三产融合人力资本需求
        8.2.3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完善草原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8.2.4 建立农牧业产业园提升三产融的科技创新含量
        8.2.5 扶持农牧产品加工业实现第一产业收益的回归
        8.2.6 发展乡村公共服务提高草原牧区的引人留人软实力
        8.2.7 培育农牧业知名品牌提高草原牧区的产业竞争力
        8.2.8 放开城市资本管控引导城市资源向农牧业流动
        8.2.9 通过生产资料补贴实现三产融合经营主体增产又增收
        8.2.10 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实现农牧业资源的资本化
    8.3 本章小结
结语和展望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67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967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