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进步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进步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直接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马氏距离匹配 平均处理效应
【摘要】: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提升了企业生产率问题,我们利用数据匹配法为2004~2006年761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生产率效应"。通过检验我们有如下发现:(1)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生产率,但提升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2)企业的技术研发型外向投资不一定显著提升企业生产率;(3)东道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有较大影响。最后,我们还计算了以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为实验组的平均处理效应,结论仍然稳健。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和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马氏距离匹配 平均处理效应
【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7127314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24;F406.7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问题备受关注(Buckley等,2008)。近年来中国不仅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Investment,FDI)的大国,也是全球主要的资本输出国。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2 常玉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例的实证[J];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3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4 谢千里;罗斯基;张轶凡;;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5 余淼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来自中国产品面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6 孙黎;任兵;阎大颖;彭维刚;;比较所有权优势:中国和印度企业跨国并购的理论框架[J];中大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7 王英;刘思峰;;国际技术外溢渠道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锋;;技术差距会影响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吗?[J];北方经济;2011年18期
2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刘海洋;孔祥贞;;异质性生产率、货款回收与中国企业出口[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4 张海波;俞佳根;;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5 赵亚奎;;影响经济收敛的因素——微观最优与外部约束[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6 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7 刘宏;张蕾;;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8 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9 康志勇;;经济全球化对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J];财贸研究;2010年01期
10 汤二子;孙振;;中国制造业企业利润决定机制研究——基于异质性生产率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生延超;;技术联盟技术扩散与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2 沈岱岱;孙久文;;天津开发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动态偏离 份额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肖黎明;赵刚;;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中国行业层面的经验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5 田巍;余淼杰;;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2期[C];2012年
6 余淼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来自中国产品面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7 祝文娟;曹亮;;贸易动态、关税削减与工资——基于异质性企业的微观数据研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4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8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杨桓;投资动因、制度调节与逆向技术溢出[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思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王竞;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4 师耀武;对外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陕西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林成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冬;对外直接投资与知识投入对投资母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8 张yN;国际技术转移对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韩文征;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彼得·诺兰;张瑾;刘春航;;全球商业革命、瀑布效应以及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赵伟 ,古广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趋向预期[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1期
3 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4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5 谭伟强;彭维刚;孙黎;;规模竞争还是范围竞争?——来自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6 于开乐;王铁民;;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南汽并购罗孚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7 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72期
8 常玉春;;企业FDI微观绩效的影响因素: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9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10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尧,周刚,王光建;对提高施工企业生产率的几点建议[J];建筑;2001年01期
2 ;一项实实在在的服务为企业生产率科学成果进行专家评审和鉴定[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2年02期
3 ;中国企业生产率提升缓慢[J];管理科学文摘;2007年10期
4 张德进;王洛林;;汇率变化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文献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2期
5 张社教;张德进;;汇率变化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文献综述[J];西部金融;2012年04期
6 郭冲远;;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市场选择——纯理论模型推演[J];南都学坛;2012年03期
7 刘丹鹭;;国际化与服务企业生产率:微观层面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8 湘钢“生产率”课题组;标准化与企业生产率[J];冶金经济与管理;1992年04期
9 崔立中;;日本企业生产率调查情况简介[J];经济科学;1992年05期
10 朱益民,关柯;市场条件下建筑企业生产率的内涵[J];建筑管理现代化;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钱燕云;许伟;肖承忠;;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对提高企业生产率的作用的国际比较研究[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晏玲菊;;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田巍;余淼杰;;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2期[C];2012年
4 张杰;李克;刘志彪;;市场化转型与企业生产效率——中国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5 李志彤;;山西省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产率变动因素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小民;增长靠制度[N];光明日报;2001年
2 王剑辉;谨慎乐观心态主导今年美国股市[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夏祖军;中英财金对话第四次会议在京举行[N];中国财经报;2004年
4 张杰;抓安全要重细处[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5 吴纯忠;改革体制 重霄万里任纵横[N];工人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艳;出口贸易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罗洋;对外出口与中国企业生产率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吕卫华;异质性企业生产率、出口、FDI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李一方;创业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因素与空间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58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95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