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电力贸易的制度成本与GMS电力合作中的中国选择

发布时间:2017-10-02 13:05

  本文关键词:电力贸易的制度成本与GMS电力合作中的中国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力贸易 GMS电力合作 电力互联互通 区域协调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力贸易的"边境效应",提出了影响电力合作的三个因素及其制度成本对电力合作类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GMS)国家的电力合作情况进行研究。其基本结论是:GMS各国经济和电力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了电力合作以双边短期交易为主,而不依赖于区域性贸易安排,增加了区域电力贸易的制度成本,阻滞了区域电力市场集中交易体系建设的进程。从中国参与合作的情况来看,中国过于追求短期的个体合作收益,中方企业的急切进入以及与对象国企业之间巨大的量级差异,造成了相关国家"担忧和威胁"的心态,严重影响了合作的意愿。中国与次区域国家的电力合作难以深化且有被孤立的可能。为深化电力合作,实现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目标,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在次区域电力合作中,中国应成为积极的推动者和拉动者,继续加强国家间政治互信,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共识;根据区域电力贸易运营协议建议,加快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积极发挥第三方的平台作用,形成各方协同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局面。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电力贸易 GMS电力合作 电力互联互通 区域协调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战略研究——以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为例”(13&ZD168) 中国社科院招标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安全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16.61;F742;F2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横跨多个国家的电力贸易需求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Glavitsh等,2004)。中国、泰国、南非、北欧电力市场国家、美国、加拿大、西非部分国家和欧洲部分国家等也正致力于跨境电力贸易(Saroha和Verma,2013)。从各国实践来看,具有协调效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少安;韦倩;;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2 屈子力;内生交易费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3 龙晴;林春;;关于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战略思考[J];现代电力;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朝晖;钱晨;;专业化交易地理集中、区域市场一体化与浙中内陆城市圈层化——“义乌商圈”的空间效应分析[J];财经论丛;2012年03期

2 韩宝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贸易与合作的障碍分析[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3 李超;张庆芳;;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可行性探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03期

4 安虎森;李瑞林;;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和实现途径[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5 周国林;;转轨时期我国区域间市场壁垒的特征、效应及管理对策[J];发展研究;2009年08期

6 许坚,张二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王世军;;合竞行为、优势人假设与国际贸易学和主流经济学的对立统一[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6期

8 严玲;邓娇娇;吴绍艳;;临时性组织中关系治理机制核心要素的本土化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6期

9 魏洁;;求职过程内生交易费用产生博弈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10 李瑞林;骆华松;;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效应与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2 俞进;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航;经济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苏提;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老中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丹;亚洲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合作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宪宝;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实现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马艳朝;信访违规行为的惩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龙悦宁;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丽;大湄公河次区域水电能源合作与中国的功能定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桂芬;云南建设境内外电力交换枢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张劭辉;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电力合作趋势及合作环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刘忻;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熊璞玉;自由贸易区贸易与投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刘永泉;FTA迅速发展原因研究—兼论我国FTA战略选择[D];东南大学;2006年

7 张拴太;中俄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与主要障碍[D];东南大学;2005年

8 张振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温建中;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日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陈迪宇;云南省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D];复旦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少安;创建以“合作”为主线的新经济学[J];江海学刊;1997年05期

2 史自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国际经济学[J];经济经纬;2001年02期

3 韦倩;;影响群体合作的因素:实验和田野调查的最新证据[J];经济学家;2009年11期

4 黄少安;经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构想——对创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5 黄少安,宫明波;论两主体情形下合作剩余的分配——以悬赏广告为例[J];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6 韦倩;;增强惩罚能力的若干社会机制与群体合作秩序的维持[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7 孟庆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开发研究;2001年02期

8 黄少安;立足中国文化和现实创建“合作”的经济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马剑飞,朱红磊,许罗丹;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2年09期

10 韦倩;;企业的性质:一个基于合作视角的分析框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夕;;中俄电力合作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A期

2 龚敏;启辉;复光;;2008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J];广西电业;2008年10期

3 陈柯旭;;中俄电力合作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36期

4 郑宝森;;落实合作项目 促进中俄电力发展[J];中国投资;2006年12期

5 王斐;;中俄电力合作的前景和问题[J];国家电网;2007年03期

6 胡婧;;中俄电力合作:从握手到执手[J];国家电网;2008年01期

7 陈利君;杨虹;;中国与巴基斯坦电力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南亚研究;2010年02期

8 ;中俄两国电力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J];电网技术;2006年07期

9 钟和;;国家电监会主席尤权出席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并致辞[J];广西电业;2007年Z1期

10 赵希正;;科学发展 携手共进——在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J];广西电业;2007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兴盛;尹凤娇;段一雄;;从瑞丽江一级电站建设引发的思考——对中缅电力合作的讨论与建议[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栋 国网能源研究院;中亚与我国电力合作前景广阔[N];中国能源报;2014年

2 记者 董克伟;中俄电力合作项目正式启动[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记者 王煜霞;第三届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N];南宁日报;2010年

4 郭纪文;中俄电力合作开启新局面[N];国家电网报;2013年

5 记者 曲静;对俄电力合作联盟成立[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宝林;谱写中俄电力合作的新篇章[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记者 牙健红 实习生 刘宏崇 谢兆春;第二届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南宁开幕[N];广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 张云;晋湘高层会商电力合作[N];山西日报;2009年

9 白建华;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尚有潜力可挖[N];中国电力报;2011年

10 记者 杨雅洁;中俄电力合作前景广阔[N];中国电力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劭辉;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电力合作趋势及合作环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59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959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d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