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审计质量形成机理的博弈均衡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7 18:35

  本文关键词:审计质量形成机理的博弈均衡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审计师 信息不对称 动态博弈 审计质量 审计博弈均衡 公司舞弊 审计失败


【摘要】:审计的基本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提供合理保证,审计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资本市场参与人的行为选择,论证了审计师的行为选择既与公司管理层提供的报酬大小非常相关,也与政府监管层的处罚力度、检查概率与范围相关。同时,还得出了审计质量的形成就是投资者、审计师、公司管理层、政府监管层之间进行博弈所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的结论。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1024)
【分类号】:F239.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有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但审计的鉴证功能有时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典型案例如美国安然、世界通讯、施乐等公司的财务欺诈案,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揭露的麦道夫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等。我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远鹏;牛建军;;退市监管与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2 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J];会计研究;2007年02期

3 姚海鑫 ,尹波 ,李正;关于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3年05期

4 王广明,张奇峰;注册会计师“诚信”的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2003年04期

5 洪剑峭,娄贺统;会计准则导向和会计监管的一个经济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4年01期

6 李正龙;审计博弈分析[J];审计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吉凤;;我国实施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戴新民;周娜;;影响我国审计质量的因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樊行健;胡成;;论会计管制与会计制度弹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晓西;会计准则制定的思考[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汤谷良,王仲兵;对会计监管的几个理论认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谭旭红,李笑洁;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12期

7 廖冠民;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理论基础与我国实践[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8 于东智;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制订[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王珂珂,梁维坤;会计准则导向背后的两种学说[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王如燕;关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彩;;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例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翟胜宝;;上市公司会计伦理治理及其会计政策选择研究[A];2008年国际会计与商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卢锐;;盈利预测模型的改进——基于财务指标与未来盈利的相关性[A];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勇;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杜兴强;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D];厦门大学;2001年

3 钟铮;公司估价理论与基本分析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邱宜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5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杨成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7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张艳;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叶清辉;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再认识[D];厦门大学;2003年

10 刘维;独立审计制度安排与注册会计师行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秀勤;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秦文婷;中国股份制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郑翰麒;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4 丛玲玲;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5 唐和平;职业经理道德风险控制——业绩评价与报酬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6 杨军;独立审计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张禹林;“四项计提”对亏损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向锐;会计监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付志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池铖庭;影响会计软件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霞;邓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辨析[J];财经论丛;2006年02期

2 谢盛纹;审计证据准则修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当代财经;2005年04期

3 洪剑峭,张静,娄贺统;防止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机制的一个模型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5 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6 吴联生;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特征与监管策略[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7 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8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年09期

9 夏冬林;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功能分析[J];会计研究;2000年03期

10 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J];会计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明,张奇峰;从信息不对称看独立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2年05期

2 孙军玲;;浅议企业自发需要审计[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3 张妮;;论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动因及其治理[J];会计师;2009年01期

4 陈莲英;;最终控制人性质、股权融资与审计师选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经济;2009年08期

5 任德新;;论审计中“道德风险”的制衡[J];生产力研究;2008年08期

6 蒋祝平;;蒋祝平省长致全省社会审计组织和工作者的一封信[J];湖北审计;1995年06期

7 任咏恒;关于欺诈和错误[J];财会月刊;1996年06期

8 王敏;接受客户前应怎样进行风险评估[J];陕西审计;1999年01期

9 刘光友,任文旭;审计报告对不确定性的分析及处理[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年03期

10 周红,郑海英;法国审计行业管理体制评介[J];会计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梅;;审计师地域性与审计质量:信息观抑或冲突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武恒光;;“看门狗”没有吠叫吗?——金融危机时代审计师角色的延伸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武恒光;;“看门狗”没有吠叫吗?——金融危机时代审计师角色的延伸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苗连琦;陆伟达;刘雷;;行业专长对短审计师任期和低盈余质量之间关系影响之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何芹;;持续审计功效分析及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小林;林昕;;审计师规模、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决策——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红军;何贤杰;吕伟;;市场在关注审计师的职业声誉吗?——基于“科龙电器事件”的经验与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蔡春;朱荣;;批判性思维在提升审计师专业判断能力中的运用[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江涛;王冬梅;杨玉春;;审计师个人特征与审计费用率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9年的经验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郝玉贵;危宝云;;审计师声誉对IPO折价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云;美国审计师独立性框架引介[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苗野;审计师责任限额众说纷纭[N];财会信报;2006年

3 ;IAASB全员问答为中小型实体审计释疑[N];财会信报;2009年

4 陈涵;审计师千万别"管中窥豹"[N];中国财经报;2005年

5 史静;审计询问的小技巧[N];财会信报;2005年

6 杨远学;山东:审计干部重背书包进学堂[N];中国审计报;2007年

7 钱勇;审计师事务所负责人侵吞审计费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06年

8 李阳 梁廷奎;审计失败原因及预防措施[N];财会信报;2009年

9 张晓含;风险导向模式 并非一剂良药[N];财会信报;2005年

10 ;应设立审计师责任限额制[N];财会信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莉;论审计师行业专长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周学峰;公司审计与专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陈俊;制度变迁、市场需求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改善[D];厦门大学;2008年

4 邱国峰;证券审计市场声誉与监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廖义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动因及决策有用性[D];厦门大学;2007年

6 陈孝;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张艳;基于审计风险理论的审计报告行为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D];暨南大学;2007年

8 陈韶君;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寻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9 车宣呈;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沈玉清;审计任期、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炜桐;全流通发行制度与高质量审计需求[D];暨南大学;2007年

2 贾萍;独立审计供给与需求相关问题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王磊;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曹焕静;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5 刘佳;我国审计师声誉与IPO抑价关系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

6 林薇;从审计师的代理人性质分析社会审计的监督机制[D];清华大学;2002年

7 胡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师专业判断能力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朱青;独立审计合约机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刘宇;审计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博弈策略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李映霞;审计师声誉与IPO抑价相关性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1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301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