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审计师稳健主义——来自前任审计师为中天勤或深圳华鹏的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3-08 05:15

  本文选题:事务所变更 切入点:操控性应计利润 出处:《审计研究》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2000年由中天勤或深圳华鹏所审计的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在中天勤及深圳华鹏被吊销执业资格后,样本公司的后任审计师是否将原由中天勤或华鹏审计公司的视为诉讼风险的来源之一,从而要求其采用更为稳健的会计政策。文章以操控性应计利润为衡量指标,选择了控制样本与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操控性应计利润水平还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变化值,样本公司均显著低于控制样本公司;在对待中天勤及深圳华鹏客户的态度上,国际五大的确比国内非五大事务所更稳健。但即使在控制了后任审计师为国际五大的国内合作所后,后任审计师仍会将客户原由中天勤或深圳华鹏审计视为诉讼风险的来源之一,对其要求采用更为稳健的会计政策。实证结果与审计师稳健主义相一致,表明样本公司的后任审计师的确会将客户原由中天勤或深圳华鹏审计视为诉讼风险的一种独特的来源,从而要求客户采用更为稳健的会计政策。
[Abstract]:Based on a sample of companies audited by Zhongtian and Shenzhen Huapeng in 200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squalification of Zhongtianqin and Shenzhen Huapeng after they were disqualified. Whether the subsequent auditors of the sample companies considered those originally owned by Zhongtian Qin or Huapeng Audit Company as one of the sources of litigation risk, thus requiring them to adopt more prudent accounting policies. The control sample and the sample are select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 companie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sample companies regardless of the operating accrual profit level or the change value of the operational accrual profit. It is true that the top five companies in the world are more stable than the non-five domestic firms in their attitude towards clients of China Tianqin and Shenzhen Huapeng. But even after controlling the auditors, they are the top five domestic partners. The subsequent auditor will still regard the client audit as one of the sources of litigation risk and require more prudent accounting policies.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uditor conservatism. It shows that the subsequent auditors of the sample company will indeed regard clients' audit by Sino- Tianqin or Shenzhen Huapeng as a unique source of litigation risk, thus requiring customers to adopt more prudent accounting policies.
【作者单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6JJD630015)。
【分类号】:F233;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红军,夏立军,陈信元;转型经济中审计市场的需求特征研究[J];审计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波;;公司控制权性质与审计需求特征——来自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经验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2 陈信元;夏立军;林志伟;;独立审计为什么没能发挥公司治理功能——基于“盛润股份”连续十五年获得“非标”意见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3 方军雄;;转型经济中声誉机制有效性研究——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4 张鸣;田野;陈全;;审计师变更、时机选择与投资者评价[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5 潘克勤;审计师的异质性和审计质量差异:文献综述及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8期

6 尹蘅;;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形成机制有效性检验——来自“科龙-德勤事件”的案例[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3期

7 刘昱熙;林炜桐;;股权代理问题与高质量审计需求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5期

8 胡本源;;长审计任期导致了审计意见购买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09年21期

9 谢菲;李文辉;;基于代理理论的中国IPO市场审计师选择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24期

10 张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管制度发展回顾及思考[J];财会月刊;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方军雄;;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损害与市场反应——中天勤事件的进一步研究[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2 吴粒;马圆圆;尹中华;;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张奇峰;张鸣;王俊秋;;公司控制权安排影响外部审计需求吗?——以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择及其审计费用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4 李丹蒙;李静;;公司治理、事务所选择与审计定价[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于鹏;;地缘联系、财务重述与审计意见[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郝玉贵;危宝云;;审计师声誉对IPO折价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邓川;;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效果:审计质量、审计收费与市场反应[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新;毛慧贞;;高管薪酬管制、审计意见与审计师选择[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玄;不完备审计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赵国宇;审计合谋的预警与防治对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王恩山;我国企业对CPA审计的需求[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杨永淼;中国注册会计师服务业产业组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5 韩洪灵;中国审计市场的结构、行为与绩效[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_";审计师解聘与审计质量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谢春林;中国电视产业做强做大的路径选择[D];复旦大学;2006年

8 龙小海;基于注册会计师选聘权配置框架的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张艳;基于审计风险理论的审计报告行为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胡波;审计定价: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延琳;中国独立审计市场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欣;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小雯;股权安排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钟t$;政治关系与企业独立审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金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高质量审计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于艳伟;制度环境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春平;双重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定价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9 邹炼;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中报审计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10 盛闽;审计师稳健性,不对称监管与盈余管理[D];新疆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增泉;实证分析: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J];会计研究;1999年08期

2 夏立军,杨海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J];审计研究;2002年04期

3 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斌;胡媛;;组合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动因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2 徐焱军;刘国常;;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季度的盈余管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3 张玲;党金磊;吴波;;市盈率反转变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06年01期

4 张玲;党金磊;吴波;;市盈率反转变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2期

5 董普;田高良;严骞;;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7年05期

6 韩洪灵;颜志元;;会计估计变更公司的盈余管理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苏文兵;施建军;杨惠;;CFO变更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8 张爱民;常佩佩;;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石绍炳;;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8年04期

10 郁刚;;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启辉;;资源控制权与审计师轮换[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兵;刘峰;方长春;;吃人的嘴软吗? 基于审计师餐旅费与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德明;;媒体具有治理功能么?——基于审计视角的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杨德明;;媒体具有治理功能么?——基于审计视角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小林;林昕;;审计师规模、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决策——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享;;减值准则变化、审计监督与盈余操纵策略选择[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7 王美英;;内部控制实证研究文献回顾[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叶建芳;George Slusarz;贾纬璇;;我国上市公司预算性薪酬契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武恒光;;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行业专长的调节效应[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叶建芳;George Slusarz;贾纬璇;;我国上市公司预算性薪酬契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聂志萍;对价方式、溢价率与中长期业绩[D];厦门大学;2008年

4 杨秀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市场反应检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秦耀林;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刘学华;管理舞弊控制与审计质量[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董秀琴;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市场绩效的经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陈晓媛;政府监管与审计质量改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李静;国企分红效果分析与检验[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大志;基于所有权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动机与制约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投资机会、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 兰凌;审计质量和操控性应计利润定价的关系[D];清华大学;2004年

3 胡菊花;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师变更[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姿;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5 何少芳;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影响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冯瑞娴;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庞琪;我国上市公司年报非标准审计意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陈素英;中国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洪明渠;我国上市公司基于股权再融资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王静;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2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582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