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行业制度缺陷分析
本文选题:制度缺陷 切入点:角色错位 出处:《财会月刊》200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审计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不断得到扩充、改进和完善,但制度上的“缺陷”使得审计行业正在经历着另一次磨难。在这个岌岌可危之时,有必要对审计行业制度安排进行一次透彻的分析。
[Abstract]: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contents, ways and methods of audit have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improved and improved, but the audit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another ordeal because of the "defects" in the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a thorough analysis to the audit profession system arrangemen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70632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易琮;解决审计独立性矛盾的新设想:财务报表保险制度[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晌辉;;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新探[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2期
2 黄建中;;证券市场的博弈机制与投资者保护[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3 丁春贵;;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重新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1期
4 吕先锫;李明明;;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下的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3期
5 毛洪涛;张正勇;;“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审计委托模式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12期
6 林祥友;阿都建林;;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双重保险制度设计[J];财会月刊;2007年30期
7 刁敏;;建立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有关探讨[J];财会月刊;2009年12期
8 林静;;民间审计是否该由第三方委托[J];财会月刊;2010年20期
9 毛玉;李江涛;于维辕;;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创新:国家审计委托模式[J];财会月刊;2011年06期
10 ;羞愧啊!年迈妈妈成了豪门千金的“嫁妆”[J];法制与社会;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国强;民间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2 承希;新型审计委托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曾山;审计任期、强制轮换与审计独立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李凯;审计委员会制度:架构和完善[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李志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经营中的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田桂凡;强制轮换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姚伟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杨慧;我国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钱崇华;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10 谢加珠;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恢;股市制度缺陷是“恶东”横行的根源[J];金融信息参考;2003年08期
2 程艳;;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其改进建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3 胡兴华,陈鹏宇;我国MBO的制度缺陷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4年09期
4 周炯;;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缺陷分析[J];经济师;2006年03期
5 钟朋荣;制度缺陷诱发上市公司作假[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6期
6 李茹兰;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其改进[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7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08期
8 王华清;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9期
9 刘志红;制度缺陷导致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J];中国审计;2003年02期
10 栗宁;;浅谈我国独立董事制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4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曹汛;;浅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6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7 ;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8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徐向艺;陈振华;马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丽梅;刘晓春;;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想;制度缺陷处“高人”长袖善舞[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熊锦秋;关注股权分布制度缺陷[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记者 夏丽华;解决制度缺陷的第一次尝试[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贾伟;股市:监管更科学 发展更有序[N];经济日报;2009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忻愚;煤价信息匮乏制度缺陷凸显[N];证券时报;2008年
6 王阿敏 穆晓莉;高考“移民热”凸显高招制度缺陷[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金新证券 王春;从源头根除证券市场制度缺陷[N];中国证券报;2001年
8 见习记者 禾禾;煤电“顶牛”凸显能源制度缺陷[N];证券时报;2004年
9 白岭;刘纪鹏:解决三大制度缺陷是长线资金入市关键[N];证券日报;2008年
10 孙矛矛;医患纠纷暴露制度缺陷[N];检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5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定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李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杨召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战略绩效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笑;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姜艳;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3 曹颖;我国上市公司MBO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叶立贵;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舒红蕾;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朱顺熠;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玲;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8 肖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朱静波;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评价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闫玉林;有机硅新材料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83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58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