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监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4-05 21:07

  本文选题:所有权结构 切入点:审计需求 出处:《审计研究》2008年02期


【摘要】:本文选取所有权结构作为公司代理成本的衡量指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两个方面对所有权结构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审计的需求方来说,当第一大股东壕沟防御效应越强时越愿意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来缓解公司的代理冲突,减少代理成本;从审计的供给方来说,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较少考虑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代理问题,即当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时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很大。但相对非四大来说,四大审计事务所在审计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代理问题。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是愿意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但整个审计市场质量还不高,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ownership structure as the measure of agency cost,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A 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0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external audit is empirically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audit demand and audit supply.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demand side of audit, the stronger the trench defense effect of the first largest shareholder, the more willing to employ high-quality external audit to alleviate the agency conflict and reduce the agency cost.Auditors seldom consider the agency problems of listed companies when issuing audit opinions, that is, it is very possible to obtain standard audit opinions when there are serious agency problems in listed companies.However, the four audit firms can consider the agency problems of listed companies to some extent.Therefor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are willing to employ high-quality auditors as an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but the quality of the audit market is not high.Can not give full play to its due supervisory role.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76.6;F239.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晋平;中国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特征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2 许敏,鲁爱雪,李瑞;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5年19期

3 王刚义;公司控制权市场与证券市场效率[J];财经科学;2002年04期

4 吕天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运行效率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3期

5 程兴华;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制度比较: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J];财经论丛;2005年04期

6 朱红军,汪辉;并购的长期财富效应——经验分析结果与协同效应解释[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7 郝颖;刘星;林朝南;;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控制权收益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8 许敏;郑垂勇;;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6期

9 王俊秋;;股权结构、隧道挖掘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8期

10 何丹;;股权分置、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J];财会月刊;2006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曙光;杨如彦;;揭穿公司面纱的经济学原理[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董直庆;王林辉;;权力制衡和“控制权回报”——我国农村村庄经济组织公司治理结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战勇;;企业控制者寻租紧缩与政府最优执法信号的选择[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Li Jin Li Shiming Xiong Xiaozhou Management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China, 610054;Tunneling Behavior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ese IPO Firms[A];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C];2007年

5 江伟;肖珉;;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结构决策[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何进日;江伟;;融资结构、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江伟;肖珉;;控制权利益与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A];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屠巧平;;中国企业持续成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股权结构、控制权收益与控股股东行为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及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汪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严武;公司治理研究: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4 张培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最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满四;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朱琪;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7 吕晓峰;金融期权、期货与基础市场间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刚义;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形态与效率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徐柔建;所有权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铮;控制权收益、代理冲突与内部人治理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转型期公司内部人控制与治理[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云;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宋玲;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鄢涛;资本结构与企业财务监控[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志国;以证券市场推进国企产权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5 江伟;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陈少华;亏损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胡屏;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效应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8 桂昭君;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绩效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9 万有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行为及绩效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刘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年01期

2 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J];审计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企业结构所有权形式可以提高全民企业的活力[J];中国工业经济;1986年06期

2 宋光茂;所有制内部结构的重新构造:所有权结构与“两权分离新说”[J];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03期

3 于良春;企业行为机制与深化企业改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崔焕青,武建奇;企业所有权多元化:起点、过程及其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7年03期

5 于良春;论企业经济行为机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S1期

6 杨龙;;所有权学派理论简介[J];探索与争鸣;1987年04期

7 李金照;农垦系统农机化改革在深化[J];中国农垦经济;1988年01期

8 吴宇晖;论社会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的所有权模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6期

9 齐晓雷;国有企业产权关系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J];高校理论战线;1988年03期

10 张国平;国营企业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对“两权分离”说的再认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书堂;谢思全;;垄断条件下国有财产民营化的路径依赖——反思与评价[A];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刚;;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多样化选择[A];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蔡宁;梁丽珍;;董事会构成、所有权结构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李增泉;任强;;现金股利、投资者保护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何其刚;;MBO不当操作的法律风险[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周利国;刘军;彭品志;;试论建立国有企业“经济型治理体系”——基于博弈论观点的分析[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金成晓;纪明辉;;我国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一个经验研究[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谷永芬;洪娟;曲洪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制与放松规制的“度”——以我国电力行业为例[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传媒并购与集中趋势研究[A];媒介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邹丽梅;王跃先;;野生动物所有权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制度变迁模式比较”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1年

2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商业银行评级方法[N];金融时报;2001年

3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保险公司信用评级方法[N];金融时报;2001年

4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程国有;激励与监督约束上市公司的生命核心[N];中国经营报;2001年

5 平安证券 郑颖 张彪;高科技企业需要认股权证制度[N];证券时报;2001年

6 邵宁 李泊溪 曹远征 梁定邦 李建红 刘纪鹏 银温泉;“两股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N];经济日报;2002年

7 ;财产保险公司信用评级方法[N];金融时报;2002年

8 窦晴身;MBO在我国的变异及其规制建议[N];经济参考报;2003年

9 窦晴身;规范MBO行为刻不容缓[N];经济日报;2003年

10 单羽青;中国银行业治理结构有待改善[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小平;转轨期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博弈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2 徐柔建;所有权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铮;控制权收益、代理冲突与内部人治理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转型期公司内部人控制与治理[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彤;中国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李红霞;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胡天存;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赵海;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方荣岳;管理层收购中的公司治理重构[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文;中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问题博弈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4年

10 许陈生;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但丁;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多元化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肖珉;资本结构、所有权结构与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3 李仁涵;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李春磊;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产业透视[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俊彦;企业资本经营与财务[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黄强;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尧;现代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徐恺;战后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钟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10 赵军伟;基于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控制权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16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716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3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