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变更关系的实证研究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behavior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verifies the audit supervision function of auditors, and then restrains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through external audit.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75;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年04期
2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3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年09期
4 陈国欣,祝继高;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5期
5 张祥建,徐晋,郭岚;企业盈余管理存在原因的理论分析[J];软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明江;股利政策的一般性模式——一个投资行为模型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顾振伟;欧阳令南;;频数分布法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陈超;唐琰;李敏;;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4 赵敬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王明虎,罗媛媛;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许跃辉;上市公司财务虚假的成因——基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角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席彦群;刘绍平;;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邓小洋,张琪;盈余管理动机实证研究的发现及政策意义[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孙爱军,陈小悦;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袁江英;赵健梅;;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的配股行为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忠松;;坚持科学发展的人力因素和保障体系[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彩;;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例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忠;朱栗;;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与研究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宋力;张玉春;;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变化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张雁翎;;盈利预测误差的契约性与公司盈利管理行为研究[A];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肖星;申睿;;配股前的盈余管理、配股后的资金流向与后续业绩[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国清;;现金流量表信息含量的实证分析——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雄元;;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和被管制者导向的会计管制——来自美国经济管制的启示[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陈汉文;郑鑫成;;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邹风;;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海文;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3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4 晏艳阳;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5 江铭强;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高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林朝华;利润操纵的市场反应检验[D];厦门大学;2002年
8 汪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9 杨成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10 朱琪;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好杰;管理者风险偏好变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欢;薪酬契约、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火琛;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芳兰;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阳;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动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淑珍;管理舞弊控制与盈余质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年04期
2 靳明;从ROE的实证分析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2期
3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4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年09期
5 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J];会计研究;2000年12期
6 胡朝霞;中国股市弱式有效性研究[J];投资研究;1998年01期
7 陆宇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配股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06期
8 宋剑峰;盈余管理的动机透视及其对审计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焕峰;吴蔚;;盈余管理综合评价之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年23期
2 李升高;;关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07期
3 廖普明;;CEO变更、董事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6期
4 杜梦姣;;中国证券市场中审计师变更与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基于ST与非ST上市公司的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5 邓学衷;刘秀梅;李辛欣;;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对深圳A股的实证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津;;上市公司社会审计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黄志鹤;;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J];金融经济;2011年12期
8 王虹;杨丹;;会计准则变迁、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9 张新月;刘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理论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10 牛颖;;企业税负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霞;;基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崔新锋;;低碳经济视角下贵州省人居环境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姜光磊;;基于宏观视角的消费需求实证研究[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4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5 龙立荣;陈雪玲;;论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童莹娟;王乔君;;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8 李素云;赵京生;;试论王清任是经络实证研究的开创者[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9 彭国胜;;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与政府信任的构建——基于贵州省的实证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何远梅;;对体育营销中品牌社群的消费价值实证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德东;宗教实证研究的几种态度[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雷小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心灵体验:法律实证研究四个伦理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黑田昌裕 日本东北公益文科大学校长;实证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愈益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余国杰;析实证研究的哲学逻辑[N];光明日报;2005年
5 吴溪;审计师变更的特例与思考[N];中国财经报;2001年
6 李爽 吴溪;审计师变更及其监管[N];中国财经报;2001年
7 龙俊 汪微;金融产品效益评价办法实证研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8 李勇;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热点[N];证券时报;2002年
9 赵沁平 整理;新出台重要教育改革措施要同步设立跟踪实证研究[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韩振峰;实证研究的一部力作[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鲜文铎;审计师行业专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吴玲;中国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金涛;利率、股价和汇率关联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王革平;中国金融市场最优均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6 蒋东仁;论产业集群及其成长中的政府行为[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杨薇;转型经济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赫凤杰;公司资本结构战略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闫森;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崔渭;中国金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玲;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任期相关性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孟灵霞;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3 于瑾慧;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赵茜;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松;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袁春云;上市公司高管更换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曹文辉;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余江;亏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姜美翠;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邱鹏云;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63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26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