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的舞弊行为及其审计研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raud of bills receivabl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mak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ed,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state can not get the re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hich disrupts the economic order and destroys the economic lif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fraud of notes receivable and its audit.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75;F2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银良;商业汇票转让和贴现的会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8年07期
2 陈丽霞;;有关应收票据核算的问题[J];会计师;2010年03期
3 李峰;;带息应收票据利息计算及相关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2011年01期
4 戴高传;;对“应收票据”科目核算范围的质疑[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年10期
5 荣树新;;应收票据计息与背书转让核算浅见[J];财会月刊;2011年19期
6 文孟婵;;现行会计准则下应收票据核算的几个问题[J];财会月刊;2008年26期
7 贾义东;试论商业汇票的账务处理[J];陕西林业;2005年01期
8 ;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财会实务讲座第四讲 应收预付款项的管理与核算[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8年12期
9 李瑞兰;;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年01期
10 卞春景;;浅论应收票据的内部控制和核算原则[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业;;合规性审计研究——基于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向阳;;会计数据元标准与政府监督[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陈海声;陈锦华;;R&D投资管理的效益审计[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课题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5 ;煤炭企业节能审计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下册)[C];2009年
6 戴华江;薛淑娟;;谈用还原法核算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鲁维娅;;点面结合 科学系统——谈对口单招《财会综合》专业课复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航天科工四院《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课题组;吴德永;;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9 ;2007年度“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综述[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国芬;;审计呼唤诚信[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标;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能作为出资吗?[N];财会信报;2011年
2 魏标;把好应收票据出资的验资关[N];中国会计报;2011年
3 郭建华;有关应收票据核算的问题[N];中国财经报;2002年
4 郭建华;应收票据的核算[N];中国财经报;2001年
5 钟骏华 梅玲;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N];中国财经报;2004年
6 帅晓建 刘志耕;应收票据“飞过海”匿藏收入近千万[N];财会信报;2010年
7 蔡尉菊;浅谈企业应收票据的管理[N];中国审计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李映宏;应收票据额增长是一种进步[N];证券时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温娜;商业汇票电子化时代将来临[N];财会信报;2009年
10 记者 朱玲 张晨 通讯员 吴君;电子票据加速发展商业汇票市场面临洗牌[N];中国贸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新民;中部地区分行级商业银行核心风险防控与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白马鹏;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设计与优化[D];天津大学;2008年
4 刘秋明;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郭强华;廉政审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6 于竹丽;上市公司半年报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车宣呈;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王淑梅;国家审计质量与效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黄翠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李海燕;独立审计投资者保护作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威;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成密;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票据池建设与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胡胜春;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苗霞;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佟牧;辽河油田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黄哲日;改革开放后中国审计理论发展趋势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薛富平;千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陈丽萍;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徐涛;新时期地方政府投资审计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蒋小虎;交通行业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511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51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