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形成机制、识别及治理
【作者单位】: 财政部科研所;
【分类号】:F23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翼;刘巍;龚六堂;;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2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红光实业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1年07期
3 娄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之经验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薇;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林钟高;杨娟;;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尹兵;;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王雍欣;;透视我国虚假会计信息产生根源的新视角——基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心理与行为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张晓春;;会计非生产性寻利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6 高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黄文秀;;韦伯科层组织理论对高校管理的指导意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周箭;;论我国政府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监管目标[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9 高志;董泽伟;;校长“无为型”管理的内涵及成长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10 成慕杰,李忠宝;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及其甄别[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新鹰;李志远;苏少卿;刘新颖;;论舞弊及其防范与检查[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2 周善文;李昊;;浅析舞弊审计[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3 关媛媛;;西方国家由重管理向重领导的历史演进及启示[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伟阳;肖红军;;第五十三章 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论构建与模式探索[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5 陈浩;;当代国内外企业效绩管理的对比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桂东;;服务型政府研究:当前问题与理念构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桂东;;服务型政府研究:当前问题与理念构建[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汪伟全;;利益共享:区域合作的永恒主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俊民;;会计理论经济学分析研究述评[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10 孟焰;袁淳;;公司规模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邓红平;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晓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人为操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孟丁;基于不同上市方式的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曾月明;政企关系质量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政府会计监管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袁学英;中国企业跨区域并购、资源流动与长期绩效[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崇明;发电集团战略并购决策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雪峰;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高晓东;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潮研究(1927-1937)[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综合绩效分析及战略发展方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淑珍;管理舞弊控制与盈余质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彭光灿;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论重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凯;酒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礼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外部监管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谈紫兰;IPO盈利预测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熊欢欢;中国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赵静;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曹成敏;事业单位外聘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江;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2 黄志忠,陈龙;中国上市公司盈利成长规律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3 刘峰,林斌;会计师事务所脱钩与政府选择:一种解释[J];会计研究;2000年02期
4 陈信元,叶鹏飞,薛建峰;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年08期
5 李若山;我国会计问题的若干法律思考[J];会计研究;1999年06期
6 李玲,赵瑜纲;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红;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大鹏;;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年02期
2 郭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原因探析[J];西部财会;2006年09期
3 蒲天添;韩小芳;李召敏;;财务报告舞弊与董事会关系的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09年18期
4 续飞;;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13期
5 高建平;邓荣;;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概念梳理[J];对外经贸财会;2006年07期
6 刘笑霞;李明辉;;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之影响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7期
7 康洪艳;;资本市场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和治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12期
8 刘开峰;刘洁;顾玉华;;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02期
9 庞阳;;新形势下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肖竞;;IIA开展致力于降低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合作[J];中国内部审计;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学华;;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的实证检验——来自审计失败披露与GCO决策的进一步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永臣;田晓蕾;;财务报告舞弊的预警信息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宋绍清;杨智杰;彭剑君;;公司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来自沪深A股2006~2007年报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唐琪;刘正军;;内部审计在检查、防范公司会计舞弊中的有效性及对策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舞弊的防范与检查”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课题组;;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论防范舞弊[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6 苑伊平;;浅议企业舞弊防范应采取的对策[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7 王善平;;合伙债务清偿制度安排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齐兴利;徐中华;;民间审计委托模式转换初探[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马磊;;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案例分析与启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姚晓娟;;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对我国审计实践的启示[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常清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陈君;公司治理机制失灵导致华尔街危机[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谢安 德勤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堵住银行漏洞需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N];中国会计报;2009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有效公司治理机制是“优秀”的保障[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4 傅正辉(作者系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党委书记);大力推进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N];吉林日报;2002年
5 记者秦炜;全力改善公司治理机制[N];证券日报;2003年
6 中国证监会上市部监管二处处长 程绪兰;建立健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N];证券时报;2009年
7 李晓慧;审计失败谁之错?[N];中国财经报;2005年
8 记者 舒涓 徐海星 通讯员 刘有贵;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实现体制机制创新[N];广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张未民;加快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连起;审计失败的挽救之举[N];中国财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2004年
3 张岭松;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高军;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徐柔建;所有权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鑫;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兰小春;交互作用影响下的公司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陈立泰;转型时期中国上市公司绩效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司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郭丽华;河北省上市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敏超;审计失败的股票市场反应与长期经济后果[D];南京大学;2012年
2 邓敏;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邹家继;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师处罚[D];复旦大学;2009年
4 阮锦勤;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彭畅;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张国臣;中国石油母子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罗国莲;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犯罪治理的思考[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8 刘基屹;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9 南召凤;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共生的治理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王晓敏;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4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54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