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期我国审计研究的战略性思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辛金国;浅议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J];财会通讯;1997年08期
2 王汉民;论我国审计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J];财贸研究;1993年06期
3 李若山;审计理论结构探讨[J];审计研究;1995年03期
4 刘兵;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审计理论体系[J];审计研究;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振东;试析审计判断的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玉春,孔凡军;简论审计独立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张玺;;会计师事务所混业经营的独立性威胁分析及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高克智;内部控制理论与审计目标的确定[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卫平;祝红月;;保险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5期
6 王明珠,王雪莉,李艳;审计公设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代坤;注册会计师关注错弊的动因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黄晓波,马正凯,陈祺;基于评价行为的审计假设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0期
9 祖建新;石道金;;论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10 唐华;;独立性视角下的非审计服务探析[J];财会通讯;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静芬;;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审计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丽霞;;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从程序理性角度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史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第三方审计的主体独立性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韩丽荣;;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构成要素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蒋尧明;;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谢盛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舞弊审计责任[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张丽霞;;关于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差及审计责任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李雪;王纪瑞;张帆;;审计职业判断偏误的根源分析与改进思路[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明辉;毕华书;;为什么需要职业怀疑?[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俊梅;注册会计师会计舞弊识别能力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3 宋京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吉伟莉;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尹晨;中国证券市场信息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刘维;独立审计制度安排与注册会计师行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姚友胜;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刘晓莲;国际内部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洁;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审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覃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与审计市场绩效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红;浅谈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的职业判断[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张礼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外部监管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叶涵;审计行业专业性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春发;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内部控制构建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曾鹏程;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揭示责任承担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张淑贞;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与实施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黄娅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世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高胜;;企业效绩评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编者的话[J];审计研究;1985年01期
3 冷智花;;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审计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7期
4 张以宽;把我国审计科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为《审计研究》出版百期而作[J];审计研究;2001年06期
5 付江生;;往来款项的舞弊与审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3期
6 张林军;刘西林;;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紧急项目审计研究[J];软科学;2009年04期
7 ;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内部审计学会1995年书刊征订启事[J];审计研究;1995年01期
8 ;《审计研究》投稿须知[J];审计研究;2010年03期
9 汪洁;;审计研究的方法论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审计研究》投稿须知[J];审计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刘黎;;北京知识经济发展进程研究[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2 陈炼涛;;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相关问题研究[A];《农业机械化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3 黄天弘;;新时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演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戚敏;屈永鹿;;新时期化纤—纺织重组整合的几种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熊幼松;;关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持续发展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金维克;;从“法轮功”邪教的泛滥看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历史重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王海波;;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8 曾念福;;谈新时期农业县图书馆的改革[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马晓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A];第二届(2002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2年
10 郑重;;浅谈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志民;左中四招走活造林“棋”[N];通辽日报;2006年
2 顾生庚;寻找发展进程中的思想障碍[N];常州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余威;关注青少年发展 关心青少年成长[N];山南报(汉);2006年
4 记者 刘晓;加快肉鸡产业发展进程[N];秦皇岛日报;2008年
5 海通期货;棉花期货推动了中国棉花产业发展进程[N];期货日报;2008年
6 何卫刚;要正确理解国民幸福指数的含义[N];新疆日报(汉);2010年
7 ;戴南夯实千亿产业基础 加快和谐发展进程[N];泰州日报;2006年
8 张学文;什么是真正的大学学者[N];文汇报;2006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田大菊 曾丽;整合资源 加快四川核电发展进程[N];四川政协报;2008年
10 记者 马学礼;宁夏总工会为劳模著书立传[N];工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文炳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工作与执政安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进军;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涛;新时期地方政府投资审计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松林;论新时期民办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杨爱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于欣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徐峰;新时期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思考[D];西南大学;2006年
6 兰雪梅;新时期我国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璐;新时期我国受众调查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彬;论新时期军校学员价值观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松波;新时期统一战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魏景刚;新时期我国农业推广工作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1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56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