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审计考虑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均科;现行审计关系的新发现:角色、思维与制度的扭曲[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2 李华;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审计关系中的应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彬彬,叶先宝;工程招投标中的博弈模型分析[J];重庆建筑;2005年10期
2 戚桂清;杨锡怀;李森;;基于重复博弈的集群网络供应链竞合关系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郭立田,王砚书;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问题成因剖析及其治理[J];当代财经;2005年10期
4 杨彬;会计监督有效性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3期
5 胡继荣,张晴;审计委托模式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冲突理论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裘伟廷;审计信息不对称与诚信审计[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孙建胜,王文举;非对称信息下中外保险公司市场竞争博弈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04期
8 王文举,范合君;合理制定输配电网络的接入定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7期
9 范合君;王文举;;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潜在风险及其最优改革路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10 王文举,范合君;信息产品最优公开度博弈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文霞;保险欺诈问题博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章延杰;论政府信用[D];复旦大学;2005年
3 楚永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控股”、“独资化”趋势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王丽颖;重复博弈:信用合作的逻辑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5 向鹏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任志涛;自然垄断产业的公私伙伴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符绍强;国有产权交易博弈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孙建胜;保险期权博弈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刘植才;我国非营利组织税务筹划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10 陈泰锋;世界贸易体制的博弈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艳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改善对策[D];广西大学;2003年
2 石盛林;合作竞争战略的博弈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3 任韬;保险博弈模型的仿真检验[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李倩;保险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的动态仿真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宋帕婉;老挝吸引外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盛力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张炜;激励性银行监管:理论基石与政策反应[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程笑薇;发电集团公司合作竞争博弈与资本运营战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9 程笑薇;竞争合作格局下的发电集团公司资本运营战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10 郭蕾;企业安全经济行为决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裴红卫,柯大钢;注册会计师诚信:一个基于制度的分析框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2 林钟高,刘永祥,徐正刚;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家欢;;商业银行外部审计风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2 王景华;;浅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J];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07期
3 刘萍;卞志山;;应正确认识几个不被重视的验资风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8期
4 刘红霞;;持续经营审计的困境和选择[J];商业会计;2011年23期
5 张复生;;抽样审计方式下的审计误差调整[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06期
6 赵海侠;;刍议审计证据决策[J];商业会计;2011年19期
7 邓益芳;;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0期
8 周时;;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防范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1年16期
9 赵保卿;;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商业会计;2011年25期
10 王咏梅;邓舒文;;事务所合并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审计市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曾莲;;政府审计的新力量:注册会计师[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方遒;丁亦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协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3 薄澜;姚海鑫;;关于外部审计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顾远;;谁需要高质量的审计?——基于中小企业审计现状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符尧;;浅析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郭慧;;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趋同抑或各司其职?[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平;曹明菲;;我国实施定期轮换制度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学民;赵锡功;王连军;;浅谈商业银行重组改制外审工作[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唐琪;刘正军;;内部审计在检查、防范公司会计舞弊中的有效性及对策研究[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林华珊;;审计“行程”把关公司欺诈[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晶晶;企业需接受中西医联合“会诊”[N];中国会计报;2009年
2 张勇;农行“外审”启动 获益影响深远[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3 刘克文;外部审计让爱心捐赠更透明[N];中国会计报;2011年
4 黄湘源;注册会计师的软肋[N];经济参考报;2002年
5 记者 单羽青;注册会计师须以独立为本[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 董大胜;密切配合 相互支持[N];中国财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韩福恒;注册会计师为企业节能审计提供专业服务[N];中国会计报;2010年
8 刘义昆;外部审计比审计署自揭家丑好[N];证券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凯;谁在审计足球?[N];中国会计报;2010年
10 记者 聂伟柱;大所审大行:银行业外审重“门当户对”[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洋;财务舞弊公司后续公司治理变化及其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刘维;独立审计制度安排与注册会计师行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于竹丽;上市公司半年报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彭桃英;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行为主体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王良成;管制、外部审计与配股融资[D];厦门大学;2009年
6 李斌;审计任期与强制轮换[D];厦门大学;2007年
7 余宇莹;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经验证据[D];厦门大学;2008年
8 夏文贤;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与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段春明;高管激励与外部审计需求[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超;论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法律责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刘芳;签字注册会计师轮换与独立审计质量关系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0年
3 杨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治理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文进;论独立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太宇;中外审计市场管理机制比较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6 秦怡冰;我国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鹏;注册会计师该不该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负责[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张晴;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关系之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9 代学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包建云;审计收费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63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56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