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市县审计机关管理改革框架研究——破解多重利益格局与阻滞效应

发布时间:2021-03-31 00:53
  国家审计系统四级运行机制及其互动关系是审计制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处于系统基层的市县审计机关经过博弈互动后对同级政府的监督往往存在阻滞效应。文章基于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构建了地方政府在审计监督约束中的行为选择模型,并刻画出市县审计机关的激励机制,运用纳什均衡分析监督阻滞的制度根源。模型揭示了市县审计机关独立性威胁主要源于信息劣势地位、激励与成本不相容,导致其揭露、抵御和预防功能部分失灵。针对多重利益格局和阻滞效应的特点构建框架性对策以保障审计发挥国家治理的职能。 

【文章来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9,32(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市县审计机关管理改革框架研究——破解多重利益格局与阻滞效应


图1市县审计局在政府组织体制中的阻滞效应图1描述了审计机关在政府各部门间的条块

审计组织,国家审计,审计机关,成熟度模型


督业务的发展[6]。其中,监督包括打击腐败、促进提升政府透明度及保障问责制,能够揭露破坏公共福利和偏离中央政策目标等显性的政治投机行为;洞察处于中间位置,一方面强化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另一方面增强政策制定者洞察力,为其提供精细计划、避免摩擦的政策建议,致力于抵御隐性政治投机;前瞻则是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顶层设计,通过及时将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借助于审计预警向制度安排者反馈的威慑机制,从而预防萌芽中的机会主义。图3各级审计机关职能定位按照审计组织成熟度模型将国家审计系统中不同层级主体的权责利进行重新划分与匹配,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强化正式科层结构里上级的行政权威和激励制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资源统筹整合力度,有效缓解审计全覆盖的资源约束。首先,市县审计机关聚焦于揭露行政区域内违法违纪、损失浪费、偏离政策目标等行为,并适当降低服务地方政府执政目标的职能属性,在保留审计资源的同时减少了来自行政领导的干涉,确保对本级公共资金与公共权力进行依法独立审计。其次,省级审计厅对省域内全覆盖统一领导,市县审计局分级负责,业务科室归口管理,促进市县审计机关人力和信息流动,拓宽审计资源配合和交叉渠道,搭配问题导向的绩效激励能够加速项目的有序推进并降低审计成本。最后,国家审计署根据省级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备案及审计结果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发现公共资金和公共权力运行中存在的制度性、体制性问题,并以其综合性、专业性的监督视角促进制度安排者进行深化75郑国洪,


本文编号:3110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3110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