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题”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13 12:25
长期照护压力溢出家庭、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照护成本分担悬而未决,是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服务面临的三大"元问题"。从这个角度审视,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存在多元主体责任重叠与空白并存,供给整合机制运转不畅,以及财政效率偏低、人才队伍建设迟缓、监督管理滞后等短板。为此,建议以解决"元问题"为基点和靶向,构建以七个子系统为骨架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这具体包括:基于有益品理论的责任共担体系;多元混合的资金保障体系;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的供给体系;智能化支撑的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的递送体系;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政府支持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符合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求的监管体系。
【文章来源】:社会保障评论. 2020,4(03)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养老服务的“元问题”及其理论内涵
(一)长期照护压力加速溢出家庭
1. 长期照护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2. 老年人照护负担及财务风险不断溢出家庭。
(二)市场局限性与供需失衡
1. 市场供需适配效率偏低。
2. 私人长期护理保险市场规模有限。
3. 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与监管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照护成本分配的内在矛盾凸显
1. 家庭照料资源会降低老年人的有偿照护需求。
2. 公共养老资源对家庭养老的替代效应。
二、“元问题”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现实困境
(一)多元主体责任“勘界”难
1. 目标冲突、执行梗阻导致政府职责边界不够明确。
2. 家庭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期待有所偏差,对政府存在一定依赖心理。
3. 社会主体将自身功能局限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向老年人赋权增能的作用尚未彰显。
(二)多层次、多样化供给整合难
1. 事业、产业交叉重叠,限制互补效应。
2. 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度偏低。
3. 医康养耦合度不足。
(三)多维支持保障有待加强
1. 财政支持方式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2.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3. 监管领域缺位与越位并存。
三、中国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养老服务本质属性的责任共担体系
(二)多元混合的养老服务资金保障体系
(三)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四)智能化为支撑的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的养老服务递送体系
(五)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六)政府支持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七)符合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求的监督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研究[J]. 杨柯,汪志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2]“多元一体”的困境: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理解路径[J]. 房莉杰,周盼.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3]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J]. 龙玉其,刘莹. 湖湘论坛. 2020(01)
[4]技术和人文双维视角下智慧养老及其发展[J]. 董红亚.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4)
[5]我国大城市养老服务的特点和发展策略[J]. 王杰秀,安超.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4)
[6]论政府的养老责任[J]. 穆光宗.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4)
[7]转型期实践性养老秩序形塑机制研究——基于家庭与市场关系视角[J]. 张曦. 兰州学刊. 2019(11)
[8]北京市养老机构财政补贴政策与机构运营状况的关联研究[J]. 胡雅坤,乔晓春.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3)
[9]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郑翩翩.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3)
[10]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供给的空间分析[J]. 赵新超,乔晓春,武继磊,贾娟,王妮,吴超超.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3)
博士论文
[1]支持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 李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5
本文编号:3080213
【文章来源】:社会保障评论. 2020,4(03)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养老服务的“元问题”及其理论内涵
(一)长期照护压力加速溢出家庭
1. 长期照护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2. 老年人照护负担及财务风险不断溢出家庭。
(二)市场局限性与供需失衡
1. 市场供需适配效率偏低。
2. 私人长期护理保险市场规模有限。
3. 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与监管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照护成本分配的内在矛盾凸显
1. 家庭照料资源会降低老年人的有偿照护需求。
2. 公共养老资源对家庭养老的替代效应。
二、“元问题”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现实困境
(一)多元主体责任“勘界”难
1. 目标冲突、执行梗阻导致政府职责边界不够明确。
2. 家庭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期待有所偏差,对政府存在一定依赖心理。
3. 社会主体将自身功能局限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向老年人赋权增能的作用尚未彰显。
(二)多层次、多样化供给整合难
1. 事业、产业交叉重叠,限制互补效应。
2. 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度偏低。
3. 医康养耦合度不足。
(三)多维支持保障有待加强
1. 财政支持方式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2.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3. 监管领域缺位与越位并存。
三、中国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养老服务本质属性的责任共担体系
(二)多元混合的养老服务资金保障体系
(三)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四)智能化为支撑的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的养老服务递送体系
(五)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六)政府支持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七)符合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求的监督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研究[J]. 杨柯,汪志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2]“多元一体”的困境: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理解路径[J]. 房莉杰,周盼.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3]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J]. 龙玉其,刘莹. 湖湘论坛. 2020(01)
[4]技术和人文双维视角下智慧养老及其发展[J]. 董红亚.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4)
[5]我国大城市养老服务的特点和发展策略[J]. 王杰秀,安超.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4)
[6]论政府的养老责任[J]. 穆光宗.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4)
[7]转型期实践性养老秩序形塑机制研究——基于家庭与市场关系视角[J]. 张曦. 兰州学刊. 2019(11)
[8]北京市养老机构财政补贴政策与机构运营状况的关联研究[J]. 胡雅坤,乔晓春.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3)
[9]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郑翩翩.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3)
[10]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供给的空间分析[J]. 赵新超,乔晓春,武继磊,贾娟,王妮,吴超超. 社会政策研究. 2019(03)
博士论文
[1]支持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 李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5
本文编号:3080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08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