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上楼的动力、博弈与影响研究 ——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14 13:33
在政策指导下配合农民上楼而修建的集中居住社区作为城镇化的重要阶段,在空间生产的过程中和之后的社区管理中都势必会遇到不少问题。在这个新的场域之中,不同的主体都有着自己的行动逻辑,也同时被这个新的空间所影响,成为社区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本文从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出发,从空间生产的动力、实践和影响三个方面共同呈现和分析了重庆X镇集中居住空间的生产过程,以及在空间生产之后对社区文化变迁所带来的影响,而在分析社区文化变迁时,主要又是从结构性的文化变迁和主体性的文化变迁两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从空间生产的动力来看,农民作为主体有着一整套的现代性谋划,成为重要的社会动力,而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基于农民上楼可见的利润空间背后实际是权力和资本的推动。从空间生产的实践来看,政府、上楼农民和土地代理人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而相互博弈,农民和政府在空间分配、空间交换和空间维权三个方面“讨价还价”;在与土地代理人的博弈中,农民基于空间消费的局限而做出了空间权益的让步;政府和土地代理人在利益格局的建构上也有着竞争和合谋的关系;由此,在市场和人情的综合考虑下的妥协结果最终形塑了这个空间。在空间生产完成之后,生活空间出现的区隔和...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缘起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1.3.1 研究思路的确定
1.3.2 研究方法的选择
1.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1.3.4 研究过程的实施
1.4 本文的结构与安排
1.4.1 研究分析框架
1.4.2 文章结构设定
2 文献综述
2.1 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综述
2.2 “农民上楼”研究综述
2.3 社区文化研究综述
3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3.1 基本概念
3.1.1 空间
3.1.2 空间实践
3.1.3 农村社区文化
3.2 基本理论
3.2.1 空间生产理论
3.2.2 城镇化
4 空间生产的前提:农民上楼的动力分析
4.1 社会动力:上楼农民的现代性谋划
4.1.1 空间生产的推拉分析
4.1.2 空间生产的群体效应
4.1.3 空间生产的自为谋划
4.2 权力动力:政府管理的统筹规划
4.2.1 从上而下的城镇化量化要求
4.2.2 从下而上的社区管理需求
4.3 资本动力:“土地代理人”的利润空间
4.3.1 土地开发的商业利益
4.3.2 农业集约的衍生利益
5 空间生产的实践:农民上楼的三方博弈
5.1 农民VS政府:“讨价还价”
5.1.1 政府空间分配的正义取向
5.1.2 农民空间交换的经济实现
5.1.3 农民空间维权的权力消解
5.2 农民VS土地代理人:“熟人好办事”
5.2.1 空间消费的局限
5.2.2 空间权益的让步
5.3 政府VS土地代理人:如何利益最大化
5.3.1 竞争:空间消费的把控
5.3.2 合谋:利益空间的协调
6 空间生产的影响:农民上楼后社区文化变迁
6.1 结构性文化变迁:差异性的空间产生
6.1.1 从散居到集中:生活空间的隔离
6.1.2 从静止到流动:居住形式的变迁
6.2 主体性文化变迁:空间实践中的“第三种人”
6.2.1 社会关系的空间再生产
6.2.2 生活方式的乡土烙印
6.2.3 家园归属的无法安置
7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集中居住空间的生产过程
7.1.2 结构性文化和主体性文化的相互建构
7.2 讨论与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重构与移民社区融入——基于“无土安置”工程的社会学思考[J]. 高新宇,许佳君. 社会发展研究. 2017(01)
[2]“无主体半熟人社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行为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J]. 田鹏,陈绍军. 人口与经济. 2016(04)
[3]“空间生产”视野下的农村居住空间变迁研究——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堂八村为例[J]. 何海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4]空间生产视角下广州里仁洞“淘宝村”的空间变迁[J]. 张嘉欣,千庆兰,陈颖彪,姜炎峰. 经济地理. 2016(01)
[5]空间视角下农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L村“村改居”为例[J]. 谷玉良,江立华. 人文地理. 2015(04)
[6]空间重组与农村代际关系变迁——基于华北李村农民“上楼”的分析[J]. 范成杰,龚继红. 青年研究. 2015(02)
[7]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J]. 周飞舟,王绍琛.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1)
[8]“就地上楼”: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实现形式[J]. 张本效,郑杭生.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5)
[9]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J]. 孙九霞,苏静. 旅游学刊. 2014(05)
[10]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中村物质空间与社会变迁——南京市江东村的实证研究[J]. 张京祥,胡毅,孙东琪. 人文地理. 2014(02)
博士论文
[1]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 张霁雪.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 张宗贺.河南大学 2015
[2]断裂与重塑:城郊“新市民”的身份建构[D]. 徐超.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保山市“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 林金.云南大学 2013
[4]“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 岳菊.四川师范大学 2013
[5]农村社区文化研究[D]. 熊真.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农户集中居住对减轻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分析[D]. 王延强.南京农业大学 2009
[7]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 徐雯.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85730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缘起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1.3.1 研究思路的确定
1.3.2 研究方法的选择
1.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1.3.4 研究过程的实施
1.4 本文的结构与安排
1.4.1 研究分析框架
1.4.2 文章结构设定
2 文献综述
2.1 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综述
2.2 “农民上楼”研究综述
2.3 社区文化研究综述
3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3.1 基本概念
3.1.1 空间
3.1.2 空间实践
3.1.3 农村社区文化
3.2 基本理论
3.2.1 空间生产理论
3.2.2 城镇化
4 空间生产的前提:农民上楼的动力分析
4.1 社会动力:上楼农民的现代性谋划
4.1.1 空间生产的推拉分析
4.1.2 空间生产的群体效应
4.1.3 空间生产的自为谋划
4.2 权力动力:政府管理的统筹规划
4.2.1 从上而下的城镇化量化要求
4.2.2 从下而上的社区管理需求
4.3 资本动力:“土地代理人”的利润空间
4.3.1 土地开发的商业利益
4.3.2 农业集约的衍生利益
5 空间生产的实践:农民上楼的三方博弈
5.1 农民VS政府:“讨价还价”
5.1.1 政府空间分配的正义取向
5.1.2 农民空间交换的经济实现
5.1.3 农民空间维权的权力消解
5.2 农民VS土地代理人:“熟人好办事”
5.2.1 空间消费的局限
5.2.2 空间权益的让步
5.3 政府VS土地代理人:如何利益最大化
5.3.1 竞争:空间消费的把控
5.3.2 合谋:利益空间的协调
6 空间生产的影响:农民上楼后社区文化变迁
6.1 结构性文化变迁:差异性的空间产生
6.1.1 从散居到集中:生活空间的隔离
6.1.2 从静止到流动:居住形式的变迁
6.2 主体性文化变迁:空间实践中的“第三种人”
6.2.1 社会关系的空间再生产
6.2.2 生活方式的乡土烙印
6.2.3 家园归属的无法安置
7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集中居住空间的生产过程
7.1.2 结构性文化和主体性文化的相互建构
7.2 讨论与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重构与移民社区融入——基于“无土安置”工程的社会学思考[J]. 高新宇,许佳君. 社会发展研究. 2017(01)
[2]“无主体半熟人社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行为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J]. 田鹏,陈绍军. 人口与经济. 2016(04)
[3]“空间生产”视野下的农村居住空间变迁研究——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堂八村为例[J]. 何海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4]空间生产视角下广州里仁洞“淘宝村”的空间变迁[J]. 张嘉欣,千庆兰,陈颖彪,姜炎峰. 经济地理. 2016(01)
[5]空间视角下农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L村“村改居”为例[J]. 谷玉良,江立华. 人文地理. 2015(04)
[6]空间重组与农村代际关系变迁——基于华北李村农民“上楼”的分析[J]. 范成杰,龚继红. 青年研究. 2015(02)
[7]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J]. 周飞舟,王绍琛.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1)
[8]“就地上楼”: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实现形式[J]. 张本效,郑杭生.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5)
[9]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J]. 孙九霞,苏静. 旅游学刊. 2014(05)
[10]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中村物质空间与社会变迁——南京市江东村的实证研究[J]. 张京祥,胡毅,孙东琪. 人文地理. 2014(02)
博士论文
[1]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 张霁雪.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 张宗贺.河南大学 2015
[2]断裂与重塑:城郊“新市民”的身份建构[D]. 徐超.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保山市“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 林金.云南大学 2013
[4]“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 岳菊.四川师范大学 2013
[5]农村社区文化研究[D]. 熊真.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农户集中居住对减轻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分析[D]. 王延强.南京农业大学 2009
[7]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 徐雯.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85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18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