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的识别、演变和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4 16:33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部分大城市周边普遍发育形成一类新型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局面,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区。本文通过对半城市化理论的学习,采用断裂点分析方法对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进行识别界定;基于界定数据,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运用几何象限方位分析法、紧凑度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趋势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半城市化地区形成演变的驱动因素;最后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半城市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景观紊乱度、建设用地占比、非农人口、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六个指标构建了南昌市半城市化识别指标体系,结果显示:2000年,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总面积46.00km2,主要分布在青山湖城区、青云谱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等7个行政单元;2005年,半城市化地区总面积扩大为79.5km2,空间范围扩散至18个行政单元,半城市化地区主要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青山湖城区;2010年半城市化地区总面积为79...
【文章来源】: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半城市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南昌市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行政区划
2.1.3 社会经济状况
2.2 数据来源
3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的识别
3.1 半城市化地区识别指标体系构建
3.1.1 构建原则
3.1.2 指标体系
3.1.3 指标获取及处理
3.2 半城市化地区识别指标分析
3.2.1 2000 年指标量化结果分析
3.2.2 2005 年指标量化结果分析
3.2.3 2010 年指标量化结果分析
3.2.4 2015 年指标量化结果分析
3.3 半城市化地区范围识别分析
3.3.1 断裂点提取和校正
3.3.2 单指标半城市化地区范围分析
3.3.3 半城市化地区范围识别分析
3.3.4 界定结果验证
本章小结
4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的时空演变
4.1 半城市化地区时间演变分析
4.1.1 指标变化分析
4.1.2 范围分布变化分析
4.2 半城市化地区的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4.2.1 研究方法
4.2.2 空间变化分析
4.3 半城市化地区的形态演变特征分析
4.3.1 研究方法
4.3.2 扩展形态分析
本章小结
5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定性分析
5.1.1 城市化发展
5.1.2 经济发展
5.1.3 工业化发展
5.1.4 交通发展
5.1.5 政策
5.2 定量分析
5.2.1 指标选择
5.2.2 定量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6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6.1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面临的问题
6.2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的对策研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型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以潮安区古巷镇为例[J]. 潘梅花,陈升忠.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1)
[2]中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机制探索——以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康杜村为例[J]. 马恩朴,李同昇,卫倩茹.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7)
[3]国外棕地再利用的经验与启示[J]. 宋飏,林慧颖,王士君. 世界地理研究. 2015(03)
[4]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辐射范围和空间结构研究[J]. 党彦龙,白永亮. 开发研究. 2014(05)
[5]1990年以来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J]. 田莉,戈壁青,李永浮. 城市规划. 2014(06)
[6]城镇化与土地流转互动:机制、问题与调控研究[J]. 张平.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6)
[7]基于多要素分析的城市边缘区空间界定及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刘声,金一. 建筑与文化. 2013(10)
[8]半城市化地区的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基于我国三大区域三个百强县/区的分析[J]. 田莉,梁印龙.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5)
[9]无锡半城市化地区的空间范围识别[J]. 陈贝贝. 地理研究. 2013(07)
[10]半城市化地区农村社会和空间变迁研究——以江苏省姜堰市城郊结合部为例[J]. 韦雪霁,罗小龙,刘宝国,于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09)
硕士论文
[1]南昌市城市建成区遥感监测及模拟研究[D]. 李欣.东华理工大学 2017
[2]基于CA-Markov模型的佛山市生态用地演变及其模拟[D]. 经阳.东华理工大学 2016
[3]乌鲁木齐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变化研究[D]. 高倩.新疆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85973
【文章来源】: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半城市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南昌市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行政区划
2.1.3 社会经济状况
2.2 数据来源
3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的识别
3.1 半城市化地区识别指标体系构建
3.1.1 构建原则
3.1.2 指标体系
3.1.3 指标获取及处理
3.2 半城市化地区识别指标分析
3.2.1 2000 年指标量化结果分析
3.2.2 2005 年指标量化结果分析
3.2.3 2010 年指标量化结果分析
3.2.4 2015 年指标量化结果分析
3.3 半城市化地区范围识别分析
3.3.1 断裂点提取和校正
3.3.2 单指标半城市化地区范围分析
3.3.3 半城市化地区范围识别分析
3.3.4 界定结果验证
本章小结
4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的时空演变
4.1 半城市化地区时间演变分析
4.1.1 指标变化分析
4.1.2 范围分布变化分析
4.2 半城市化地区的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4.2.1 研究方法
4.2.2 空间变化分析
4.3 半城市化地区的形态演变特征分析
4.3.1 研究方法
4.3.2 扩展形态分析
本章小结
5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定性分析
5.1.1 城市化发展
5.1.2 经济发展
5.1.3 工业化发展
5.1.4 交通发展
5.1.5 政策
5.2 定量分析
5.2.1 指标选择
5.2.2 定量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6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6.1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面临的问题
6.2 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的对策研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型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以潮安区古巷镇为例[J]. 潘梅花,陈升忠.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1)
[2]中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机制探索——以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康杜村为例[J]. 马恩朴,李同昇,卫倩茹.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7)
[3]国外棕地再利用的经验与启示[J]. 宋飏,林慧颖,王士君. 世界地理研究. 2015(03)
[4]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辐射范围和空间结构研究[J]. 党彦龙,白永亮. 开发研究. 2014(05)
[5]1990年以来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J]. 田莉,戈壁青,李永浮. 城市规划. 2014(06)
[6]城镇化与土地流转互动:机制、问题与调控研究[J]. 张平.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6)
[7]基于多要素分析的城市边缘区空间界定及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刘声,金一. 建筑与文化. 2013(10)
[8]半城市化地区的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基于我国三大区域三个百强县/区的分析[J]. 田莉,梁印龙.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5)
[9]无锡半城市化地区的空间范围识别[J]. 陈贝贝. 地理研究. 2013(07)
[10]半城市化地区农村社会和空间变迁研究——以江苏省姜堰市城郊结合部为例[J]. 韦雪霁,罗小龙,刘宝国,于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09)
硕士论文
[1]南昌市城市建成区遥感监测及模拟研究[D]. 李欣.东华理工大学 2017
[2]基于CA-Markov模型的佛山市生态用地演变及其模拟[D]. 经阳.东华理工大学 2016
[3]乌鲁木齐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变化研究[D]. 高倩.新疆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85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18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