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大学生跑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19:30
大学生跑团逐渐成为国内最为活跃的跑步组织之一,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素质拓展的平台,也是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就近年来从事大学生跑团发展现状实践调查的经验,并且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以福州市行政区域内八个大学生跑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市大学生跑团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大学生跑团发展提供相应策略,旨在为促进大学生跑团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学生参与度现状:随着年级升高,跑团参与活动度逐级降低,女生比例高于男生,成员对于加入跑团的目标达成度一般。(2)人力资源现状:管理者、指导员缺少相关资质,活动的专业性不足,缺乏安全保障团队,难以满足会员需求。(3)场地设施现状:福州各高校跑团所需的场馆设施相对齐全,但是所需体育器材资源相对匮乏。(4)体系建设现状:福州市各高校跑团体系建设相对松散,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权责混乱,经费来源单一,资金使用透明度低,有必要加强监督管理。(5)活动组织实施现状:福州市大学生跑团服务种类多样化,校际跑团活动丰富,但宣传途径单一,宣...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加入跑团的时间分布
福建师范大学于宁硕士学位论文-22-通过表3-3可以看出,福州市大学生加入跑团的主要收获分别是达到了锻炼的目的、拓展了交际圈、愉悦了身心,所占比例分别为25.82%、23.99%、21.97%,而学习运动技能和提高了交际合作能力所占比例只有14.35%和12.43%,这说明福州市大学生跑团的发展满足了成员锻炼身体和增强社交的目的,却没有实现跑团成员对学习运动技能的渴望。当然这与福州市各高校跑团缺少指导老师有直接原因,另外跑团管理团队缺少相关资质,职业水平欠缺,使得很多跑团的训练活动流于形式。表3-3福州市大学生加入跑团的收获(n=347)加入收获被选次数被选频率基于有效样本选择频率学习了运动技能14914.35%42.94%愉悦了身心22821.97%65.71%达到了锻炼目的26825.82%77.23%提高了交际合作能力12912.43%37.18%拓展了交际圈24923.99%71.76%其他151.45%4.32%合计1038100.00%299.14%图3-2跑团会员目标达成程度通过图3-2可以看出,福州市绝大部分跑团会员对加入跑团目标达成程度认为一般的居多,占比高达50.14%,认为良好和较好的其次,认为不好的占比8.07%。作为调查对象的大部分大学生跑团均无专门指导员,使得跑团活动缺乏针对性与专
第三章研究结果与分析-29-跑团提供必要的服务,建立并维护跑团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联系,校社联主要负责人由学生会负责各社团工作的学生兼任。全校性的跑团活动如福建农林大学每年举办校园迷你马拉松由校团委主办、校社联承办,而跑团只起到协办作用,发挥不了跑团对活动组织的主动权。图3-3社团模式下跑团管理构架图由图3-4可见,福州市大学生跑团主管部门主要由社团联合会、校团委、学生会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14.29%、10.71%。非正式组织模式下跑团均无管理机构,所占比例达35.71%。图3-4跑团上级主管部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探究[J]. 贾义伍,刘玉芳,杨雨娇,徐樱侨. 教育现代化. 2019(18)
[2]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荀盛龙.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12)
[3]我国体育社团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卢从飞,戴慧莉. 福建体育科技. 2018(05)
[4]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对群体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群体凝聚力的中介[J]. 谭延敏,张铁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10)
[5]大学生“三走”活动内涵式提升路径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体育健身类社团为例[J]. 薛婧,赵晔. 现代交际. 2018(19)
[6]基于三角度优化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研究[J]. 李振山,王传芳,杨思崟. 现代农业研究. 2018(10)
[7]广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研究[J]. 张建宇. 体育科技. 2018(04)
[8]“马拉松之父”与日本马拉松的崛起[J]. 陈国强. 体育学研究. 2018(02)
[9]大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J]. 林程. 高校后勤研究. 2018(03)
[10]城市马拉松热潮下大学校园长跑的困境与出路[J]. 石磊,时广彬,韩鹏.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01)
博士论文
[1]“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我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张洁.上海体育学院 2012
硕士论文
[1]成都市跑团组织发展模式探析[D]. 周宏宇.成都体育学院 2017
[2]宁波大学体育社团运行现状与策略研究[D]. 王瑞卿.宁波大学 2017
[3]贵阳市本科高校校园路跑开展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研究[D]. 周青.贵州师范大学 2017
[4]贵阳市行政区内的本科高校“跑团”发展现状及“跑团”管理规范化探究[D]. 郑亚宁.贵州师范大学 2017
[5]江苏省属体育社团运作模式的研究[D]. 王至诚.南京体育学院 2016
[6]美国三所知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及启示[D]. 卜苏利.江南大学 2015
[7]上海市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吴强欢.上海体育学院 2010
[8]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D]. 李巧灵.河南大学 2008
[9]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作模式构建[D]. 杨守民.重庆大学 2007
[10]福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林波.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4222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加入跑团的时间分布
福建师范大学于宁硕士学位论文-22-通过表3-3可以看出,福州市大学生加入跑团的主要收获分别是达到了锻炼的目的、拓展了交际圈、愉悦了身心,所占比例分别为25.82%、23.99%、21.97%,而学习运动技能和提高了交际合作能力所占比例只有14.35%和12.43%,这说明福州市大学生跑团的发展满足了成员锻炼身体和增强社交的目的,却没有实现跑团成员对学习运动技能的渴望。当然这与福州市各高校跑团缺少指导老师有直接原因,另外跑团管理团队缺少相关资质,职业水平欠缺,使得很多跑团的训练活动流于形式。表3-3福州市大学生加入跑团的收获(n=347)加入收获被选次数被选频率基于有效样本选择频率学习了运动技能14914.35%42.94%愉悦了身心22821.97%65.71%达到了锻炼目的26825.82%77.23%提高了交际合作能力12912.43%37.18%拓展了交际圈24923.99%71.76%其他151.45%4.32%合计1038100.00%299.14%图3-2跑团会员目标达成程度通过图3-2可以看出,福州市绝大部分跑团会员对加入跑团目标达成程度认为一般的居多,占比高达50.14%,认为良好和较好的其次,认为不好的占比8.07%。作为调查对象的大部分大学生跑团均无专门指导员,使得跑团活动缺乏针对性与专
第三章研究结果与分析-29-跑团提供必要的服务,建立并维护跑团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联系,校社联主要负责人由学生会负责各社团工作的学生兼任。全校性的跑团活动如福建农林大学每年举办校园迷你马拉松由校团委主办、校社联承办,而跑团只起到协办作用,发挥不了跑团对活动组织的主动权。图3-3社团模式下跑团管理构架图由图3-4可见,福州市大学生跑团主管部门主要由社团联合会、校团委、学生会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14.29%、10.71%。非正式组织模式下跑团均无管理机构,所占比例达35.71%。图3-4跑团上级主管部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探究[J]. 贾义伍,刘玉芳,杨雨娇,徐樱侨. 教育现代化. 2019(18)
[2]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荀盛龙.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12)
[3]我国体育社团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卢从飞,戴慧莉. 福建体育科技. 2018(05)
[4]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对群体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群体凝聚力的中介[J]. 谭延敏,张铁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10)
[5]大学生“三走”活动内涵式提升路径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体育健身类社团为例[J]. 薛婧,赵晔. 现代交际. 2018(19)
[6]基于三角度优化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研究[J]. 李振山,王传芳,杨思崟. 现代农业研究. 2018(10)
[7]广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研究[J]. 张建宇. 体育科技. 2018(04)
[8]“马拉松之父”与日本马拉松的崛起[J]. 陈国强. 体育学研究. 2018(02)
[9]大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J]. 林程. 高校后勤研究. 2018(03)
[10]城市马拉松热潮下大学校园长跑的困境与出路[J]. 石磊,时广彬,韩鹏.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01)
博士论文
[1]“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我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张洁.上海体育学院 2012
硕士论文
[1]成都市跑团组织发展模式探析[D]. 周宏宇.成都体育学院 2017
[2]宁波大学体育社团运行现状与策略研究[D]. 王瑞卿.宁波大学 2017
[3]贵阳市本科高校校园路跑开展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研究[D]. 周青.贵州师范大学 2017
[4]贵阳市行政区内的本科高校“跑团”发展现状及“跑团”管理规范化探究[D]. 郑亚宁.贵州师范大学 2017
[5]江苏省属体育社团运作模式的研究[D]. 王至诚.南京体育学院 2016
[6]美国三所知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及启示[D]. 卜苏利.江南大学 2015
[7]上海市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吴强欢.上海体育学院 2010
[8]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D]. 李巧灵.河南大学 2008
[9]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作模式构建[D]. 杨守民.重庆大学 2007
[10]福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林波.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4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47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