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逆向财政机制与城乡收入差距

发布时间:2018-02-13 08:22

  本文关键词: 中国财政 逆向财政机制 城乡收入差距 出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乡差别和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目前,中国财政制度政策的安排,导致相对较穷的农村部门的广义税收负担大于其财政收益,这种"劫贫济富"的"逆向财政机制"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通过构造逆向财政指数,测算结果表明1998—2015年中国财政始终存在逆向财政机制问题。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逆向财政机制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又会反过来加深逆向财政机制的程度,二者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为消除逆向财政机制,应当建立"四进一扶"的涉农财政新机制,将农村居民缴纳的税款"整体"还给农村居民;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不仅实现地理意义上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要着力实现身份意义上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消除对农村居民财产权法律制度上的歧视性安排,使城乡居民享有同样的财产权利。通过这些措施,形成顺向财政机制,从根源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Abstrac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ve all along been a major problem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overall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t present,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policies are arranged. The generalized tax burden of the relatively poor rural sector is greater than its financial income. This "reverse financial mechanism" of "robbing the poor and the rich"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persistence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lways the problem of reverse fiscal mechanism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5. Further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verse fiscal mechanism will significantly wide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widening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ll in turn deepen the degree of the reverse financial mechanism, and there is a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reverse financial mechanism, a new financial mechanism involving agriculture should be established. Returning the tax paid by rural residents to rural residents as a whole,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s, not only realizing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s in the geographical sense, Efforts should also be made to equalize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s in the sense of identity; at the same time, to eliminate discriminatory arrangements in the legal system for the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residents, so that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an enjoy the same property rights. From the root of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逆向财政机制与收入差距”(71373220)
【分类号】:F8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勋;万广华;;中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包容性增长吗?[J];经济研究;2016年10期

2 吕炜;番绍立;樊静丽;高飞;;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CGE模型的模拟分析[J];管理世界;2015年07期

3 吕炜;许宏伟;;土地财政、城市偏向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财贸经济;2015年06期

4 卢盛峰;陈思霞;张东杰;;税制亲贫性:谁在承担着中国的税负?[J];经济管理;2015年04期

5 乐为;钟意;;农民负担率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失衡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10期

6 张志超;吴晓忠;陈晓声;;区域差异、逆向财政机制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动态面板与门限面板模型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7 吕炜;高飞;;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双重二元结构下市民化措施的比较与选择[J];财贸经济;2013年12期

8 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9 米增渝;刘霞辉;刘穷志;;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财政均衡激励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12期

10 赖文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动态变化的统计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孙浦阳;;外资自由化能否缓解企业产能过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6期

2 温兴祥;;隐性失业与农村居民家庭消费[J];世界经济文汇;2017年03期

3 岳良文;李孟刚;武春友;;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6期

4 杨斌;胡文骏;;逆向财政机制与城乡收入差距[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5 吕承超;;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规模与结构的动态面板模型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5期

6 薛宝贵;何炼成;;利益分配视角下的制度创新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7 李猛;;推动全球债务攀升的结构性力量[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张泽义;何春丽;;空间依赖视角下市场潜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5期

9 李雪娇;金靖壹;;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7年05期

10 谢冬水;;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城市化不平衡发展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光;张勋;方文全;;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5年03期

2 刘守英;;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特征、问题与改革[J];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03期

3 欧阳志刚;;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是否阻滞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J];世界经济;2014年02期

4 杨辉;李翠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问题研究——基于黑龙江省13地市面板数据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崔治文;毛斐斐;周毅;;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13年05期

6 肖尧;;城镇化、房地产价格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13年09期

7 蔡晓慧;余静文;;De Soto效应、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问题;2013年06期

8 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9 孙树强;;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与生育率降低[J];人口与经济;2013年02期

10 马万里;;人力资本视角下财政分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煌;以效益财政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08期

2 姜华强;关于构建财政机制的思考[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1年12期

3 李贵基;;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机制[J];中国财政;2007年10期

4 喻国良;;人性化财政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陈淑魁;协调财政机制 加强财政控制[J];财经问题研究;1986年03期

6 先恰戈夫;邱蔚芳;;苏联财政机制的改革[J];今日苏联东欧;1989年05期

7 王燕辉;;财政机制概念辨析[J];财政研究;1991年02期

8 洪银兴;建立具有发展功能的财政机制[J];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08期

9 龙宗均,万福建;贫困地区财政机制的重构与金融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10 杨斌;将农民缴纳的“钱”还给农民——建立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机制[J];涉外税务;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冬;创新财政机制 管好政府“钱袋子”[N];厦门日报;2014年

2 通讯员 罗杰;我州构建五大财政机制 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N];大理日报(汉);2013年

3 高进;以节约型财政机制促经济腾飞[N];商丘日报;2006年

4 记者 马玉涛 实习生 郭园园;坚持科学发展 创新财政机制[N];宁夏日报;2009年

5 范小花邋朱桂芳;激励型财政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N];南方日报;2008年

6 吕霜;非对称财政机制成为新农村建设绊脚石[N];中国税务报;2006年

7 记者 李白蕾;3项财政机制帮助企业“过冬”[N];福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赖金朗 通讯员 李勇强 刘冠文;实施10项措施增强镇域发展动力[N];惠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朱桂芳 通讯员 范小花;激励型财政机制力促县域经济发展[N];南方日报;2006年

10 周义兴;公共财政机制当以民生为中心[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本文编号:1507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507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