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税费改革 + 粮食生产 ; 参考:《当代经济科学》2015年03期
【摘要】:税费改革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最重要的一项改革举措,但这项改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如何,现有文献尚缺乏专门和深入讨论。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的系统GMM方法,本文实证研究了税费改革对稻谷、小麦和玉米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考察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2000-2006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分阶段研究表明,税费改革第一阶段的政策效果并不显著,税费改革对粮食生产的刺激作用主要体现在改革的第二阶段,且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替代性的减税指标具有稳健性;税费改革对粮食生产的推动作用在农业税全面废除的后续年份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另外,总体来看财政支农政策、抗灾能力和化肥使用对粮食生产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预期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不显著。
[Abstract]:The tax and fee reform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form measure after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but the influence of this reform on grain production is still lack of special and in-depth discussion.Based on the system GMM method of provincial panel data and dynamic panel from 2000 to 2012,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effect of tax and fee reform on the sowing area and yield per unit area of rice, wheat and corn crops, and investigates the policy effect of tax and fee reform in rural area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ax and fee reform carried out by the President from 2000 to 2006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phased study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e tax and fee reform was not significant.The stimulative effect of tax and fee reform on grain produc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reform,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robust to the alternative tax reduction index.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ax and fee reform on grain production showed strong persistence in the following years when agricultural tax was completely abolished.In addition, the financial policy of supporting agriculture, the ability to resist disasters and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grain production, but the expected factor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factor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grain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11&ZD07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非股权安排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及政策研究”(12BGJ039)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利用市场机制倒逼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研究”(13ZD006)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利用负面清单制度调整优化江苏产业结构研究”(2014SJB136)的资助
【分类号】:F812.8;F32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兴;徐志刚;刘永东;陶然;;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与基层干群关系改善之道[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2 汪伟;艾春荣;曹晖;;税费改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3 王跃梅;姚先国;周明海;;农村劳动力外流、区域差异与粮食生产[J];管理世界;2013年11期
4 罗仁福;张林秀;黄季q;罗斯高;刘承芳;;村民自治、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投资[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5 朱喜;史清华;李锐;;转型时期农户的经营投资行为——以长三角15村跟踪观察农户为例[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6 周黎安,陈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7 陈飞;范庆泉;高铁梅;;农业政策、粮食产量与粮食生产调整能力[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8 秦晖;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2年03期
9 谢旭人;;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纪念农村税费革十周年[J];求是;2011年04期
10 吴海涛;丁士军;李韵;;农村税费改革的效果及影响机制——基于农户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芹;刘邵权;罗仁福;张林秀;;四川省山丘区农村公共投资及效益分析——以道路、生活用水、灌溉设施、诊所、学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2 何海波;;中国行政法学的外国法渊源[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3 姚永玲;汤学兵;;奥运与北京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基于DD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8期
4 郭斌;王征兵;宁泽逵;;激励因素对落后地区村干部的激励效果及其排序——以陕西省长武县为例[J];财贸研究;2010年05期
5 祁毓;秦小莉;姜文婷;;是什么缓解了自然风险对粮食生产的冲击?[J];财贸研究;2011年06期
6 叶明华;;中国粮食实现稳定增产了吗?——基于1978—2009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H-P滤波分解[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7 王岳龙;;土地招拍挂制度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房价?——基于“8.31大限”的干预分析模型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8 王文举;范合君;;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1期
9 阮荣平;郑风田;刘力;;中国当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问题识别及原因分析——基于河南嵩县的实证调查[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1期
10 田先红;村治改革:组长何去何从[J];调研世界;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涛;魏建;;村民自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异质性共同代理模型的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彭涛;魏建;;村民自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共同代理模型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GRASSROOTS DEMOCRACY AND LOCAL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Grassroots Democracy and Local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北京论坛(2006)论文选集[C];2006年
5 赵伟;;农村公共投资影响因素和绩效评价:一个研究综述[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6 李江涛;宋华杨;邓迦予;;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意见、审计质量[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白重恩;王鑫;钟笑寒;;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22期)[C];2009年
8 薛继亮;;气候变化、水利建设与我国粮食生产适应性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9 白重恩;王鑫;钟笑寒;;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10 张永波;朱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把握与微观现象考察[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产城互动与规划统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戚文举;超额控制权、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3 左翔;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徐翠萍;中国农户收入、生产行为与技术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郭斌;村干部工作行为及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曹阳;农信社制度变迁成为农商行的效果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兆博;中国农民教育与收入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李明;财政约束下的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农村治理[D];复旦大学;2011年
9 鄢军;中国农村组织的经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张永忠;圣贤救世[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雪冰;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户耕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姚升;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牟丽明;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分工演进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凌玲;基于村民参与视角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奕;湖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相伟;从集体福利到国家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变迁的逻辑[D];河南大学;2011年
7 邢文龙;我国农村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鹏娜;上市公司基于TRR的经营业绩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胡志辉;党领导的农业税改革简论[D];南开大学;2011年
10 王丹利;FDI技术溢出对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差距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羽;王征兵;杨薇;;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刘汶蓉;;上海郊区农村干群关系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贾康,赵全厚;减负之后:农村税费改革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政研究;2002年01期
4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5 杨友孝;罗安军;;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年04期
6 史清华,黄祖辉;农户家庭经济结构变迁及其根源研究——以1986~2000年浙江10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为例[J];管理世界;2001年04期
7 张红宇;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J];管理世界;2002年05期
8 马九杰,张传宗;中国粮食储备规模模拟优化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9期
9 钟甫宁;顾和军;纪月清;;农民角色分化与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江苏省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5期
10 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管理世界;199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友孝,蔡运龙;中国粮食可持续生产条件和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年05期
2 彭嘉圣,彭晗;1999-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0年03期
3 霍拥军;广西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J];作物杂志;2000年04期
4 陈启锋;福建粮食生产需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和流通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13期
6 郭亚芬,张忠学,许修宏,王殿军,姜凤秋;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7 闫大勇;浅谈粮食价格与粮食生产[J];黑龙江粮油科技;2000年04期
8 耿禾兴;结构调整中的粮食生产[J];江苏农机与农艺;2000年04期
9 梅旭荣,罗远培;缺水与我国粮食生产:问题、潜力与对策[J];科技导报;2000年06期
10 王雅鹏;保护粮食生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科技导报;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平社;李岩;;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生产效益[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满华;;关于湘潭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若干思考[A];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吕立刚;石培基;潘竟虎;曾翠萍;;甘肃省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周百方;;娄底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意义与对策[A];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财政直补粮食生产资料整合研究》课题组;张振国;丁国光;史卫;赵云旗;;财政直补粮食生产资金整合研究[A];财政直补粮食生产资金整合研究报告[C];2011年
6 龙岩市物价局课题组;;关于龙岩市近年粮食生产及价格的调查与思考[A];价格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王明灯;;抓好粮食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4年
8 李秉柏;王志明;黄晓军;;江苏省粮食生产全面分析与评价[A];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发展粮食生产节本增效专题研究报告[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10 孔令聪;;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回顾、展望和对策[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兴文;亟待破解粮食生产占农民收入比重课题[N];哈尔滨日报;2007年
2 通讯员 吴志雄 王政;黄梅粮食生产实现高效高产高收[N];黄冈日报;2006年
3 张尚武邋实习生 王珊;省农业厅派督查组专项督查粮食生产[N];湖南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我市今年粮食生产将创历史最好水平[N];淮南日报;2006年
5 农业部部长 杜青林;努力巩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形势[N];经济日报;2006年
6 黄守宏;粮食生产这根弦始终不能松[N];经济日报;2007年
7 丹正;粮食生产滑坡,浙江强调将其作为战略产业来抓[N];粮油市场报;2007年
8 记者 胡菁 通讯员 王伟霞;我市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不变[N];宁波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罗涟浩;粮食生产忧喜录[N];宁波日报;2007年
10 鲁威;谁来重视粮食生产[N];农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丹;我国粮食生产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孙顺强;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杨春杰;吉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林;河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补偿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闵锐;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李宇轩;中国化肥产业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张淑萍;我国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协同的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李小军;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李文军;黄土高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10 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栋;河北省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胡金和;江西省粮食生产的科技政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3 孙闯;基于耕地遥感监测江汉平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奇;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变化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昌远兰;近30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变化及其影响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剑波;粮食生产中价格信息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晋奇;河南省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8 马丽宏;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朱方丽;农民对粮食生产、存储和销售的态度与行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张琴;安徽省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7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74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