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2 20:23
本文选题:公平性 + 企业年金 ; 参考:《浙江财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益严峻。中国养老保险在建立之初的设定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三支柱”的模式。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然而,因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覆盖面狭小、市场发育不完善等问题,使企业年金难以承担中国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重任。从理论视角分析,企业年金制度兼具社会养老保障属性与社会收入再分配属性,这两种属性要求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不能够脱离公平性;此外,税收优惠相当于一种间接的财政补贴形式,内在要求也必须考虑制度本身的公平性问题。从客观现实分析,由于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垄断企业、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大量中小企业无力承担起企业年金计划,企业年金被戏称为“富人俱乐部”。所以,年金的发展必须通过关注公平性来带动,通过关注中小企业、中低收入群体,克服企业年金发展的瓶颈。政府实施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肯定会减少当期的财政收入。但是,从全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出发,是一项有益的支出。科学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能激励企业建立年金计划。从长期来看,这种转变会增加社会福利效应。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定性分析、实证分析、模拟测算等方法。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背景及其发展,考察了企业年金政策理论基础、企业年金的意义与功能,紧接着研究分析了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定位、梳理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历程;第三部分对我国企业年金整体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企业年金覆盖率情况、企业年金增长率情况、参与年金计划的主要群体;第四部分主要分析EET型企业年金政策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具体包括年金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分析和测算年金EET型对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差距的影响;第五部分主要对前文所做分析进行总结并提出个人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尤其是EET模式的推出,并没有对年金的建立产生激励效应。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参加年金计划的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垄断企业等大型企业的比例失衡,地区分布不平衡,分析我国现行针对企业年金的税收激励政策导向不明显。其次,进一步分析了现行EET模式下企业年金对不同收入雇员的再分配效应,通过对年金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测算分析发现,现行EET模式较TEE模式,参加年金计划的低收入者普遍年金税收负担加重,而中等收入群体可以从政府获得正的税收红利,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减轻。现行EET模式下,如果职工退休后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或者年金账户还有大量余额的情况下出境定居或者意外死亡,将承受过重个税税负;通过对参加年金计划的不同收入职工的养老金差距进行测算,得出其对养老金差距具有扩大效应,其中对低收入参与者的扩大效应尤为明显。对于企业年金计划的进一步税收政策的完善建议,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企业所得税政策建议包括加强中小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建立企业年金资格认定机制;个人所得税政策建议包括为纳税人建立权益记录档案、给予退休职工困难支取的税收减免、针对意外死亡年金账户领取设定税率上限、领取时改全额征税为差额征税。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insurance policy in China ,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pension insurance policy in China . In the current EET mode ,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 EET model is slow , especially the EET model , and it has no incentive effe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nuity . In the current EET mode , it is more obvious that the current EET model has an extended effect on the pension gap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42.6;F275.4;F812.4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白玲燕;;企业年金对养老金差距的双重影响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年10期
,本文编号:1880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88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