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论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不当竞争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18-07-07 21:06

  本文选题:地方政府 + 税收不当竞争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制度和地方官员的晋升机制,使我国地方政府表现出强烈的利己特征,税收政策和征税行为被地方政府作为策略性工具用于GDP和税收收入的争夺中。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不当竞争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扭曲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背离了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导致非法治赋税模式的生成,并对市场个体的偷漏税行为形成激励。在法治背景下,构建税收协调、税收信息交换等软法治理机制,建立财政民主制度以保障辖区居民"用手投票"权的实现,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保障纳税人"用脚投票"退出机制的运行,通过宪法制度确定财权事权划分,改造现行诉讼制度以实现税收竞争纠纷的公正处理,是治理地方政府税收不当竞争的主要路径。
[Abstract]:Th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system,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of local officials make our local government show strong self-interest characteristics. Tax policies and behaviors are us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s strategic tools to compete for GDP and tax revenue. The improper competi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destroys the normal tax order, distorts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deviates from the principle of tax fairness and the principle of tax law, and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on-rule of law taxation model. And to the market individual tax evasion behavior form the incentiv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le of law,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soft law governance mechanism, such as tax coordination, tax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o on, and establish a financial democratic system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to vote by hand. To realize the free flow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of the exit mechanism of taxpayers "voting with their feet", to determine the division of financial rights and powers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and to reform the current litig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air handling of tax competition disputes. It is the main path of local government tax improper competi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FX009) 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0226005205001)
【分类号】:F81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亚飞;刘小川;;中国省级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基于1998-2006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4期

2 翟小波;;“软法”及其概念之证成——以公共治理为背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殷存毅;;区域协调发展:一种制度性的分析[J];公共管理评论;2004年02期

4 陈峰;杨俊;;审议民主:一种“审议”传统宪政理念的民主观[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陆铭;;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6 戴激涛;;论中央与地方争议的解决机制——以政协制度的协商与团结功能为中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怡;立宪政体中的赋税问题[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8 徐键;;分权改革背景下的地方财政自主权[J];法学研究;2012年03期

9 刘少军;翟继光;;试论税收国家建设[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义忠;防止和克服执法中保护主义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沙学锋;加落木洛;曲木依古;;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分析——四川彝族聚居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毕金平;刘军;;论我国宪法中税收条款之构建——从宪法文本角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雷安军;;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周江;信息产品二部定价模型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翁禾倩;黄源泉;李宇星;林心颖;;“绿色信贷”实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武振荣;;公共财政:一个基于宪政主义视角的分析框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徐志华;茅丽华;;转型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林惠玲;美国反补贴实体法律实施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冯林;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支出方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段真真;政府行政成本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曼;韩旭;;法律的自我复制及其限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徐键;;强制性支出责任与地方财政自主权[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3 余小平,贾康,王玲;预算外资金的历史、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J];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08期

4 李永友,丛树海;我国地区税负差异与地区经济差异——一个横截面时间序列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9期

5 寇铁军;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定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11期

6 郑贤君;以宪法概念思维:规范是如何发现的?[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7 林广华;论宪政与民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杨春福;论法律效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张娟;习裕军;;协商民主的兴起与合法性理论的重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10 陈道英;;宪法惯例:法律与政治的结合——兼谈对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的反思[J];法学评论;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闫采平 蒋晓波;[N];中国财经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思思;;从现代产业来研究法治链[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5期

2 张宇;论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J];学习与探索;1997年03期

3 陈李健;;我国投资者保护立法现状研究[J];时代金融;2014年12期

4 张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联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03期

5 恩·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紧急状态法律制度法[J];中亚信息;1994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傅光明;;论现代税制博弈对宪法制度产生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蒋岩波;;澳大利亚宪法制度[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3 葛余金;;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农业法治工作[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4 葛余金;;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农业法治工作[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刘练军;宽容:宪法制度的应然品性[N];检察日报;2013年

2 林岗;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河北学者 左春和;用权利防范权力[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包婷婷;对公民权利的最大威胁[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蒋惠岭;均衡发挥司法的各种功能[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西虎;论作为宪法制度的国哀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本文编号:2106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106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a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