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务削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来自发达国家长期历史的启示
[Abstract]: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2008 has seriously damaged the public finances of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countries are still struggling to find an antidote to the debt problem. How to achieve successful government debt reduction has become a collective dilemma fac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from a long history.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uccessful debt reduction cycle in the 100-year history of government debt in the typical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1880 to 2009,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irst, the successful government debt reduction depends more on the fiscal consolidation policy of expenditure retrenchment. Second,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debt reduction. Third, the combination of inflation and interest rate policy can play a better role. Finally, a heavy debt burden is often a driving force for governments to resolve their debt woes. However,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due to the changes and remodeling of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changes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government debt, the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reduction of government debt are greatly different. Policies that have been proven effective by history may not be applicable today. Moreover, political and legal factor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countries with greater democratization and fiscal rules are more likely to achieve successful government debt reduction;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wisdom, An increase in domestic political competitiveness will make the rulers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worsening debt deadlock in order to win voters and reputations and reliably reduce debt levels; different legal origins also constrain government debt reduction. The common law system can provide a better legal environment for debt reduction to promote the success of debt reduction.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系;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转型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项目编号:13JJD81000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经济失衡与治理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ZDA085)的资助
【分类号】:F81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晋斌;;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特点及现实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3 张志明;;安徽农村内生工业化的现实意义及其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4 汤凌飞;;论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时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郑崧;;结构调整与非洲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6 张萌;付涛;;环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杨骐铭;;从GDP看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8 沈麒;;中国婴儿潮带来之产业变革和机会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郭树清;;Different Approaches in Addres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10 李悦;;产业技术进步与金融的市场化趋势——基于银行与市场功能比较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维栋;;和谐发展与技术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董国辉;;初级产品出口与阿根廷的早期现代化——拉美独立运动爆发200周年的反思[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力;;发展的困境与文化选择的关键性[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4 ;第三章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C];2005年
5 于维栋;;全球化与中国的国际现代化互动[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于维栋;;文化与现代化[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何传启;;中国现代化的挑战与前景[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于维栋;;世界现代化300年的回顾和展望[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曾昭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率论纲[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于维栋;;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前景[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9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李芳;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危机的特征与原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卫铭;论日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何成;晚清澳门鸦片烟膏专营研究(1851-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4 高寅;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张玲;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冯银河;青海油田采油一厂精细化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颜新;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历史考察[D];山东大学;2011年
9 何建会;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视域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探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晗琦;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潮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红娟,岳兵;政府债务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唐艺萍;小议乡镇政府债务[J];财会月刊;2003年16期
3 钱永久;荆门市政府债务风险分析[J];湖北财税;2003年06期
4 王丽娜;消化乡镇政府债务的几项对策[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3年11期
5 李立明;中国政府债务:严重,但可控制——访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林双林教授[J];商务周刊;2003年23期
6 董顺常;我国乡镇政府债务问题成因与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尹恒;王青林;;最优政府债务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5年09期
8 王克春;县乡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解决办法[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9 崔潮;化解乡镇政府债务的路径选择[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朱祥林;陈洁;;河北省县乡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蔡琛;黄年吉;;政府债务的适度性问题:基于欧元区财政警戒线的考察[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2 孙芳城;欧理平;孔庆林;;政府债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3 李,
本文编号:2125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12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