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8 13:36
【摘要】: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其对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影响效果的精准测度。为此,本文利用经济增长及财政收支1992年至2013年的月频数据,运用STVAR模型及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法从多个视角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不论是在财政政策类型角度下还是不同经济增长状态角度下均对产出存在非对称影响,据此提出重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根据经济运行状态相机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注意宏观调控的稳步推进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等建议。
[Abstract]:The effect of fiscal policy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Chinese economy depends on the precise measurement of its effect on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output. Therefore, using the monthly frequency data of economic growth and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from 1992 to 2013, using STVAR model and generalize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fiscal policy on economic growth from several perspectiv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fiscal policy of our country has asymmetric influence on the output no matter in the view of the type of fiscal policy or in the angle of different economic growth state.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symmetric effect of fiscal policy on economic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economic operation, we shoul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fiscal policy, pay attention to the steady progress of macro-control and the basic role of the marke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BTJ016
【分类号】:F224;F812.0;F1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生祥,丛树海;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乘数和实际乘数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1期

2 王立勇;李富强;;我国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3 王树华;方先明;;中国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1978-2004[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俊;王燕;;积极财政政策与私人投资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与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2 李永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平滑经济波动的能力——基于传统IS-LM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3 王立勇;;我国财政政策调控有效性的定量评价[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4 贾康;石英华;;我国财政投资支出绩效综合评价框架探讨——基于从宏观决策到项目全周期的通盘视野[J];财贸经济;2011年11期

5 孙磊;;中国财政政策动态效应的实证分析:1998~2004[J];财贸研究;2006年01期

6 江琳萍;控制论在宏观经济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邓家姝;刘建青;张莹;;我国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研究[J];财政研究;2011年02期

8 陈享光;袁辉;;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9 储德银;闫伟;;财政政策与居民消费需求:非线性效应与效应的非对称性[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10 储德银;童大龙;;中国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非对称效应——基于流动性约束视角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云贵;;基于时间序列的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王燕武;;解读政府支出扩张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带存货的新凯恩斯模型研究[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信柱;积极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杨;中国财政支出空间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谷安平;金融危机后我国投资乘数影响因素及政府投资传导机制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雄威;我国经济周期非线性特征分析与经济周期测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胡爱华;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高云峰;利率市场化理论及运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李浩然;我国通货紧缩时期财政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张勇;以内需结构调整为导向的财政政策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欧阳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婧;中国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华玉秀;县乡财政困境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燕燕;贵州省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俊英;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宣国江;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应[D];宁波大学;2009年

6 鲁娟;货币供应机制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于晓阳;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郑小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县乡财政困境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钟荣华;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湖南大学;2005年

10 肖加元;分税制框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全,崔畅,谢卫东;财政政策作用的阶段性和非对称性检验[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2 张馨;论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J];财经研究;1994年07期

3 刘国光;再谈财政货币政策的一些问题[J];当代经济;2002年12期

4 张帆;央行的行为、利率的作用与中国的IS—LM模型[J];管理世界;1999年04期

5 马拴友;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和效应测算:1983-1999[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胡海鸥;中国特色的IS-LM曲线与宏观政策效应[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9期

7 曾宪久;中国的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传导[J];经济学家;2001年02期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课题组;寻求更有效的财政政策——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9 刘溶沧,马拴友;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10 江晓薇;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财政政策[J];经济研究;199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益成;论正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J];财经科学;2001年S1期

2 周洪 ,马栓友 ,马君;“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及可持续性高级专题研讨会”综述[J];当代财经;2001年12期

3 巫孝文,朱亮兵;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及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J];湖北财税;2001年16期

4 甘行琼;积极财政政策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J];湖北财税;2001年18期

5 韩凤芹;2001年中国财政政策的取向[J];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05期

6 李延均,张骏;谨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努力实现“内在拉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7 王小广;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淡出”[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8 孙俊芳;王翠芳;;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1年04期

9 李振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与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09期

10 张国云;;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兴方;;运用财政政策扩大有效需求[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2 杜云;;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演化与效率检验——基于30年改革开放的数据和经验[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韩庆华;王晓红;;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财政政策实证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4 马英俊;;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应当淡出?[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中义;;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曲永义;袁红英;李广杰;张文;;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科技自主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财政政策问题探讨[A];全国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汇编(2006)[C];2006年

8 ;第三十一章 我国景气循环中财政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9 柳建光;;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10 ;财政部将尽快出台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财政政策[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迎晖;2004:新积极财政政策上路[N];中国税务报;2004年

2 贾康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有保有控 促进财政政策全面转型[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特派记者 田晓明;积极财政政策没有“淡出”[N];国际金融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赵江山;财政政策柔性调整下转向稳健[N];经济参考报;2004年

5 记者:项志华;以科学发展观定位财政政策[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延春;财政政策适时而变[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徐荣安;我们应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8 王东京 李莉;财政政策瑕瑜互见[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9 卢中原 孟春 陈昌盛;财政政策应由“积极”转向“适中”[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贾康;从“积极”到“稳健”:财政政策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勇;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信柱;积极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耀军;我国财政政策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弘力;论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刘志强;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政策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牟发兵;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欧阳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勇;以内需结构调整为导向的财政政策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王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10 陈荣凯;扩大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如慧;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莹;我国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3 刘娟;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许彦;论财政政策与贷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罗伟忠;迥异的市场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胡_g;论区域性财政政策——兼论促进我国中西部发展的财政政策[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7 宋雪飞;对买方市场下财政政策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8 蔡登峰;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积极财政政策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9 赵合云;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王威;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本文编号:2248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248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