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我国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吗

发布时间:2019-12-04 05:36
【摘要】: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我国财政政策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抵御不利出口冲击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1)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不利出口冲击对我国经济有重要影响;(2)在抵御不利出口冲击方面,财政政策工具按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间接税率、政府投资和直接税率;(3)财政政策对我国"保增长"和"促就业"目标的实现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政府应对不利出口冲击时矫枉过正,造成我国经济更大波动。
【图文】:

我国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吗


外牛冲击

外生冲击,政府消费


稳态水平下降4.5个百分点。政策工具冲击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观意图,从政策工具冲击情况可以判断,政府主要运用政府投资、直接税率和间接税率,,而非政府消费作为抵御不利出口冲击的工具。(二)财政政策多大程度抵消了不利出口冲击理论上政府消费、政府投资、直接税率和间接税率四种政策工具中,任何一种政策工具都可作为抵御不利出口冲击的工具,但现实中政府却同时运用了多种工具,并且对每种工具的依赖程度不一样,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在抵御不利出口冲击时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呢?图3将估计的四种财政政策工具冲击与出口冲击联合起来,观察各种政策工具冲击多大程度地削弱了出口冲击的不利影响。政府消费在不利出口冲击严重的第1个季度有效地阻止了总产出和就业的严重下滑,但政府消费过早退出刺激路径,在抵抗不利出口冲击方面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从图3可以看到,假设外生冲击仅为出口与政府消费的情况下,在2008年第4季度,总产出和就业分别高于稳态水平1.1和1.9个百分点,而此时若没有政府消费的增加,总产出和就业本应低于稳态水平0.9和1.6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冲击由2008年第4季度的5.0%下降至2009年第1季度的1.7%,甚至在2009年第2季度时下降至-4.5%。由于政府消费过早地退出了刺激路径,总产出和就业在2009年第1季度时,都低于稳态水平,在2009年第2季度时甚至低于不存在政府消费冲击的情况。对政府消费冲击与出口冲击的模拟,再一次证明了政府没有把政府消费作为抵御不利出口冲击的工具。政府投资在抵御不利出口冲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出口冲击为负的2008年第4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政府投资有效地阻止了总产出和就业的严重下滑,同时还使居民消费增加。从图3可以看到,政府投资的增加,使总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幅度在2008年第4季度分别减少了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伟;;财政、货币政策反方向组合与宏观调控力度[J];经济学家;2014年11期

2 朱军;;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规则选择与搭配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3 康立;龚六堂;;金融摩擦、银行净资产与国际经济危机传导——基于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4 罗英;聂鹏;;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J];经济学家;2011年04期

5 王曦;陆荣;;危机下四万亿投资计划的短期作用与长期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渝琳;张敏;;基于广义人口结构的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7年04期

2 周杰琦;汪同三;;外商投资、环境监管与环境效率——理论拓展与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3 王丽娟;陈飞;;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基于VAR模型[J];经济问题;2017年07期

4 陈晓文;张欣怡;;资源约束下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增长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李卫兵;梁榜;;中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溢出效应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6 郑国洪;;中国税收政策调整的低碳发展效应研究[J];财政研究;2017年07期

7 李昭华;吴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增长推动力的阶段性演进及地区分布差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7期

8 冯剑锋;陈卫民;;我国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中介效应视角的探讨[J];人口学刊;2017年04期

9 郑强;;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7年06期

10 赵若锦;;我国服务业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2 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年04期

3 康立;龚六堂;陈永伟;;金融摩擦、银行净资产与经济波动的行业间传导[J];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4 张佐敏;;财政规则与政策效果——基于DSGE分析[J];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5 贾俊雪;郭庆旺;;财政支出类型、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J];世界经济;2012年11期

6 刘越飞;刘斌;;国外财政规则研究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08期

7 刘伟;;我国现阶段财政与货币政策反方向组合的成因、特点及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2年07期

8 楚尔鸣;许先普;;中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基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马勇;陈雨露;;货币与财政政策后续效应评估:40次银行危机样本[J];改革;2012年05期

10 刘鹏;鄢莉莉;;银行体系、技术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应平;民间投资为何难以启动——来自财政政策的一种解释[J];财会研究;2000年07期

2 荆棘;“软着陆”后的成功抉择 “非常之举”带来“非常效能”──“两会”代表、委员谈积极财政政策[J];w挛胖芸

本文编号:2569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569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