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负及其不平等
发布时间:2021-04-10 05:27
本文从企业要素创造新价值能力所承担税收的角度定义企业税收负担率,并创新性地把收入不平等测度方法拓展应用于企业税负不平等测度问题上,进而从税负不平等这一新视角来解释"宏观低税负,企业高税负感"悖论。利用2007—2011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率从2007年的18.67%上升到2011年的21.90%,但仍低于OECD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我国企业税收负担率在行业、地区、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异质性。从行业结构来看,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的税收负担率较高,而农业部门的税收负担率较低;从地区结构来看,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省份的税收负担率较低,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不发达省份的税收负担率较高;从所有制类型来看,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较高,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较低。(3)我国企业税负存在苦乐不均现象。经济越发达的省份,企业税负不平等程度越严重。最后,本文指出解决企业税负不平等问题是"降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减税降费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章来源】:财贸经济. 2020,4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 言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企业税收负担率测度方法
1.文献回顾
2.微观企业税收负担率
3.宏观税收负担率
(二)企业税负不平等测度方法
1.企业税收负担的基尼系数
2.企业税负不平等分解方法
(三)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三、 企业税收负担率及其特征
(一)宏观税收负担率
(二)企业税收负担率
1.行业与企业税收负担率
2.地区与企业税收负担率
3.所有制类型与企业税收负担率
4.企业规模与企业税收负担率
四、 企业税负不平等测算及其分解
(一)企业税负不平等及其特征
1.总体样本企业税负不平等
2.按不同特征分子样本的企业税负不平等
3.典型制造行业的企业税负不平等比较分析
(二)企业税负不平等的结构分解分析
1.按税种分解
2.按组群的分解分析
五、 结论和启示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税收征管、纳税遵从与税收优惠——对金税三期工程的政策效应评估[J]. 樊勇,李昊楠. 财贸经济. 2020(05)
[2]缘何“减税难降负”:信息技术、征税能力与企业逃税[J]. 张克中,欧阳洁,李文健. 经济研究. 2020(03)
[3]减税降费的矛盾与企业负担重的逻辑[J]. 傅娟. 财经智库. 2020(01)
[4]企业非税费用负担究竟有多重——基于某市企业问卷调查的研究[J]. 刘蓉,寇璇,周川力. 财经科学. 2017(05)
[5]“减税”还需“减费”:非税负担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J]. 吕炜,陈海宇. 经济学动态. 2015(06)
[6]增值税有效税率差异与效率损失——兼议对“营改增”的启示[J]. 陈晓光.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8)
[7]企业税收负担计量和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吴祖光,万迪昉. 经济评论. 2012(06)
[8]我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税负比较研究——基于2005~2009年上规模企业数据[J]. 赵丽芬,赵杨. 经济管理. 2011(08)
[9]我国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税收政策研究[J]. 倪腊贵,田恩庆. 体育科学. 2010(03)
[10]“先征后返”、公司税负与税收政策的有效性[J]. 吴联生,李辰.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4)
本文编号:3129048
【文章来源】:财贸经济. 2020,4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 言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企业税收负担率测度方法
1.文献回顾
2.微观企业税收负担率
3.宏观税收负担率
(二)企业税负不平等测度方法
1.企业税收负担的基尼系数
2.企业税负不平等分解方法
(三)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三、 企业税收负担率及其特征
(一)宏观税收负担率
(二)企业税收负担率
1.行业与企业税收负担率
2.地区与企业税收负担率
3.所有制类型与企业税收负担率
4.企业规模与企业税收负担率
四、 企业税负不平等测算及其分解
(一)企业税负不平等及其特征
1.总体样本企业税负不平等
2.按不同特征分子样本的企业税负不平等
3.典型制造行业的企业税负不平等比较分析
(二)企业税负不平等的结构分解分析
1.按税种分解
2.按组群的分解分析
五、 结论和启示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税收征管、纳税遵从与税收优惠——对金税三期工程的政策效应评估[J]. 樊勇,李昊楠. 财贸经济. 2020(05)
[2]缘何“减税难降负”:信息技术、征税能力与企业逃税[J]. 张克中,欧阳洁,李文健. 经济研究. 2020(03)
[3]减税降费的矛盾与企业负担重的逻辑[J]. 傅娟. 财经智库. 2020(01)
[4]企业非税费用负担究竟有多重——基于某市企业问卷调查的研究[J]. 刘蓉,寇璇,周川力. 财经科学. 2017(05)
[5]“减税”还需“减费”:非税负担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J]. 吕炜,陈海宇. 经济学动态. 2015(06)
[6]增值税有效税率差异与效率损失——兼议对“营改增”的启示[J]. 陈晓光.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8)
[7]企业税收负担计量和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吴祖光,万迪昉. 经济评论. 2012(06)
[8]我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税负比较研究——基于2005~2009年上规模企业数据[J]. 赵丽芬,赵杨. 经济管理. 2011(08)
[9]我国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税收政策研究[J]. 倪腊贵,田恩庆. 体育科学. 2010(03)
[10]“先征后返”、公司税负与税收政策的有效性[J]. 吴联生,李辰.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4)
本文编号:3129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12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