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而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其宏观税负水平同样也受到关注。但是,政府财政收入作为计算中口径宏观税负的主要内容,其增长的速度超过GDP增速的现象一直存在,该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宏观税负的进一步思考。本文分别从理论角度和实证角度对浙江省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并利用2005年到2013年11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浙江省中口径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对浙江省各地区和浙江省层面的宏观税负做出解释。文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思路和框架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理论分析部分。首先界定了政府收入范围、财政收入、税收负担内涵和宏观税负的衡量指标的界定及计算口径,认为全口径的政府收入才能真实反映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能力。再者介绍了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税负理论、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拉弗曲线。最后分析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认为从内生增长理论角度考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有资本形成、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而从宏观的角度看,影响因素有投资、消费(居民和政府消费)和进出口。第三章是现状分析部分,主要包括浙江省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情况,浙江省宏观税负情况以及对两者趋势和关联性进行分析三部分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了浙江省经济总量、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发展特点、区域发展特点和浙江省财政收入情况等内容。然后剔除了制度外收入后核算浙江省全口径宏观税负,将其命名为可比口径宏观税负。但考虑到全口径的政府收入核算过程复杂及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无法把握,因此确定本文后续研究选用浙江财政总收入计算宏观税负进行实证分析。另外,在计算出可比口径宏观税负的基础上,对三种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浙江省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和中口径宏观税负进行分析,并分两个阶段解释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部分。在浙江省层面,通过浙江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通径分析表明,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可以通过消费这个因素产生间接影响,而消费因素本身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超过间接影响。政府要发挥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必须正视消费需求这个因素。在各市级层面,利用2005-2013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计算出11个地级市的平均估计最优税负,为24.42%。各市乃至浙江省的宏观税负已接近估计的最适宏观税负水平,且宏观税负的估计值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第五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结论:要促进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协调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必须重视消费需求因素,兼顾投资,净出口等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浙江省的宏观税负趋近于最优税负,各地区的估计最优税负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全国范围继续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浙江省地方政府部门约束部门利益,强化财政的宏观控制力和资源配置力;二是浙江省要把握市场规律,抓住消费需求增长点;规范财政收支结构,发挥宏观税负的正效应,从而建立稳健的收入结构和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三是浙江省要立足长远,关注宏观税负水平,发挥产业特点和区域特点,合理实施因地制宜的良策。
【关键词】:财政收入 宏观税负 通径分析 巴罗模型 最适税负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12.42;F1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1-15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15-16
- 第四节 创新以及不足之处16-17
- 第二章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原理17-25
- 第一节 概念界定及衡量指标说明17-19
- 第二节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理论19-21
- 第三节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21-25
- 第三章 浙江省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25-35
- 第一节 浙江省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情况25-31
- 第二节 浙江省宏观税负情况31-33
- 第三节 浙江省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33-35
- 第四章 浙江省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协调关系的实证分析35-52
- 第一节 浙江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通径分析35-44
- 第二节 浙江省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44-52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52-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昌小海;最优宏观税负周期及时滞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2 钱国玉;;河南省宏观税负偏低的对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7年03期
3 郭玉清;连晨浩;蒋冉;;中国最优宏观税负规模的估算[J];统计与决策;2007年19期
4 河南省税务学会课题组;钱国玉;;宏观税负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J];税务研究;2007年12期
5 闻新国;;宏观税负孰高孰低[J];理论与改革;2008年01期
6 董志勇;邓丽;;我国宏观税负的经济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7 尹守香;;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性判断标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8 何倩;;从有限课税说看我国宏观税负[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关予馨;;我国宏观税负现状、成因与对策[J];税务研究;2013年01期
10 蒋琳;;我国宏观税负与劳动报酬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第三十章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2 陈旭东;张樱;;基于OECD国家的宏观税负比较与中国税制改革[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3 姜亚望;;对全省地税收入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的分析与思考[A];税收实践与探索——山西地税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文集(2005)[C];2005年
4 姜亚望;王英姿;张宏平;;第三产业税负浅析[A];税收实践与探索——山西地税系统优秀税收科研成果文集(2006)[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倩 张琐林;宏观税负继续上升 弹性系数高位运行[N];中国税务报;2004年
2 韩江明;应适度调整我国宏观税负[N];中国信息报;2000年
3 黄玉迎;国税总局:去年中国宏观税负18%[N];北京日报;2007年
4 姚长辉;中国宏观税负仍处较低水平[N];中国财经报;2007年
5 季统;宏观税负稳步上升 国际对比仍属较低[N];中国税务报;2006年
6 靳东升;我国宏观税负增长属于恢复性增长[N];中国税务报;2006年
7 刘光明 阳艳平 陈晓杰;从宏观税负分析探索精细化管理之路[N];中国税务报;2006年
8 程安亭;宏观税负分析是强化税收征管的重要手段[N];中国税务报;2006年
9 周明;税务总局:宏观税负处较低水平[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陈黛;中国宏观税负比例达到17.5%[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涵;中国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刘普照;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慧;我国中部区域宏观税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吴晓斌;我国宏观税负持续攀升的原因探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马晓玲;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赵理想;中国转型期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李秋林;我国东西部区域宏观税负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王莹莹;俄罗斯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燕;泰安市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8 季化敏;我国宏观税负的合理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U
本文编号:333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3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