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土地财政”实施效应及代偿路径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担负着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重任,但在“土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比如房价高企、收入差距拉大、群体性事件频发、积累财政和金融风险等。河南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城镇化推进面临巨大的资金和土地压力,如果按照目前的“拿地-融资-建设”模式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会进一步加大,相关问题会持续发酵。本文试图找到一种河南省城镇化资金的长效融资机制,即“土地财政”代偿途径,使得河南省在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的同时,又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为找到“土地财政”代偿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财政”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土地财政”的合理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河南省财政和“土地财政”的收支水平及收支结构,以及河南省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充分了解河南省财政状况和土地状况的情况下,对河南省“土地财政”的生成机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本文认为河南省“土地财政”的产生是由内部因素(河南自身环境)和外部因素(制度环境)共同决定的。并结合中国香港和深圳的“土地财政”实践,根据河南省土地财政的支出状况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在明确了河南省“土地财政”代偿途径选择的整体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研究河南省未来“土地财政”的代偿的具体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20年,河南省公共财政收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71.3万亿的资金缺口,而河南省当前农地面积较为充足,在无其他资金收入来源的情况下,河南省各级政府会产生较强的土地出让动机;2)土地财政对河南省城镇化和GDP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会逐渐减弱。土地财政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扩大收入差距、抬高房价和积累金融风险)使其具有不可持续性,需要进行土地财政代偿;3)根据河南省财政收支和经济发展状况,河南省进行土地财政代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充地方主体税种和加大地方财政分成比例;二是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金融机构从资本市场融资、PPP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4)河南省实施土地财政代偿途径需要的保障措施包括继续优化政绩考核指标、建立事权与财权匹配的财税体制、推进国有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改革征地制度、扶持金融机构发展和重视金融人才培育等。
【关键词】:土地财政 代偿途径 新型城镇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F8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ST5-9
- 第一章 导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价11-16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1-13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3-16
- 1.3.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16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6-17
- 1.4.1 研究思路16-17
- 1.4.2 技术路线17
- 1.5 研究方法17-18
-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18-19
- 第二章“土地财政”代偿的相关理论基础19-25
- 2.1 相关概念19-20
- 2.1.1 土地财政19
- 2.1.2 代偿19
- 2.1.3 “土地财政”代偿途径的概念19-20
- 2.1.4 “土地财政”代偿途径的特征20
- 2.2“土地财政”模式的合理性分析20-22
- 2.2.1“土地财政”产生的必然性20-21
- 2.2.2“土地财政”模式的合理性边界问题21-22
- 2.3 相关理论基础22-25
- 2.3.1 财政分权理论22-23
- 2.3.2 经营城市理论23
- 2.3.3 财政收入理论23-24
- 2.3.4 土地征收理论24-25
-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河南省“土地财政”发展现状25-39
- 3.1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概况25-28
- 3.1.1 河南城镇化发展状况25
- 3.1.2 河南城新型镇化发展重点和资金需求25-27
- 3.1.3 河南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制度建设27-28
- 3.2 河南省土地利用分析28-29
- 3.3 河南省财政收支水平及结构分析29-32
- 3.3.1 财政收入水平及结构分析29-30
- 3.3.2 财政支出水平及结构分析30-32
- 3.3.3 新型城镇化与公共财政收入的资金缺口32
- 3.4 河南省“土地财政”收支水平及结构分析32-37
- 3.4.1“土地财政”收入水平及结构分析32-36
- 3.4.2“土地财政”支出水平及结构分析36-37
- 3.5 本章小结37-39
- 第四章 河南省“土地财政”的实施效应及成因分析39-52
- 4.1 河南省“土地财政”效应分析39-48
- 4.1.1“土地财政”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39-42
- 4.1.2“土地财政”对河南社会发展的影响42-48
- 4.2 河南省“土地财政”的成因分析48-50
- 4.2.1 征地制度48
- 4.2.2 财政分权制度48-49
- 4.2.3“唯GDP”的政绩考核制度49-50
- 4.2.4 地方政府的约束较弱50
- 4.3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香港、深圳的“土地财政”代偿路径借鉴52-57
- 5.1 香港“土地财政”代偿实践52-54
- 5.1.1 产生背景52-53
- 5.1.2 代偿实践53-54
- 5.2. 深圳“土地财政”代偿实践54-55
- 5.2.1 发展历程54
- 5.2.2 代偿实践54-55
- 5.3 经验借鉴55-57
- 第六章 河南省“土地财政”代偿路径选择57-71
- 6.1 总体思路57-58
- 6.2 基本原则58
- 6.3“土地财政”代偿路径58-69
- 6.3.1 建立以财产税主体的地方税收体系58-59
- 6.3.2 推进资源税征收改革59-60
- 6.3.3 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成比例60-61
- 6.3.4 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渠道61-69
- 6.4 本章小结69-71
- 第七章 河南省实施“土地财政”代偿的保障措施71-75
- 7.1 增加民生类政绩考核指标的比重71
- 7.2 建立事权与财权匹配的财税体制71-72
- 7.3 推进国有土地经营制度改革72
- 7.4 深化征地制度改革72-73
- 7.5 扶持金融机构发展73-74
- 7.6 重视金融人才的培育74-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作者简介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兴庭;;解决“土地财政”核心在于权利调整[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04期
2 尹卫国;;“土地财政”再度膨胀隐忧甚多[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60期
3 李尚蒲;罗必良;;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估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马光远;;土地财政是无奈,鼓吹则是无耻[J];城市住宅;2010年09期
5 黄小虎;;解析土地财政[J];红旗文稿;2010年20期
6 湖南商学院课题调研组;朱青;郭钊剑;王一帆;温桂荣;;湖南土地财政对房价影响并不显著[J];国土资源导刊;2010年11期
7 杨颖f;;“土地财政”并非十恶不赦[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70期
8 赵燕菁;;关于土地财政的几个说明[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1期
9 袁志刚;;发达城市应逐步退出土地财政[J];农村经营管理;2011年05期
10 刘轶鹏;张硕;;我国土地财政成因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富娟;;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政府经济行为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小虎;;解析土地财政[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小虎;;对《“土地财政”的两种模式——浙、陕的两个案例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秋风;;对《“土地财政”的两种模式——浙、陕的两个案例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胡长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财政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申明锐;罗震东;;高房价中的土地财政作用机制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漆亮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8 茅明睿;;北京土地财政的现状、未来及有关趋势判断[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C];2014年
9 蒋仁开;;土地财政规模过大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约用地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冠岑;牛星;王洪强;;土地财政、房地产价格和城市特性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林晓;土地财政需做结构调整[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2 章林晓;厘清“土地财政”[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3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陈建华;“土地财政”的三种出路[N];证券日报;2013年
4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米建伟;土地财政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N];上海证券报;2013年
5 丁建庭;必须转变对“土地财政”的依赖[N];南方日报;2013年
6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傅蔚冈;土地财政的争议[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7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 赵燕菁;重新研判“土地财政”[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8 张茉楠;“土地财政”转型须通盘考虑[N];经济参考报;2013年
9 莫开伟;高房价是土地财政垒出来的[N];上海金融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顾鑫;“微刺激”莫走土地财政老路[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鹏;土地财政收入形成及与地方财政支出偏好的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骆祖春;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周卫;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成因及治理思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婉婷;辽宁省土地财政的效应评价及转型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梁家坤;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房价的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张誉琼;基于土地储备视角的土地财政治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陈泓丹;“土地财政”与央地权力配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张静海;“撤村改社区”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沈莉莉;工业化、城市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汪勋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菁菁;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财力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9 刘春仙;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李姝;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89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78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