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渠道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渠道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财政货币政策 交互作用 名义刚性 有限期界 财富效应
【摘要】:基于校准于我国季度数据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本文经验检验了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的渠道机制,并进行典型特征事实刻画。具体地,理论模型中融合名义刚性、资本积累和有限期界特征,使得探测跨代财富效应这一影响总消费动态学的微观经济传导机制成为可能。货币政策实证估计为非线性货币政策规则形式,财政政策识别为基于债务的税收规则以及允许暂时赤字的平衡预算规则两种形式。本文的动态随机模拟发现:财富效应是存在的,但在税收规则和平衡预算规则下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基于债务的税收规则下,正产出效应虽然也相对较短,但能比平衡预算规则维持更长时期,而就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稳定效应而言,平衡预算规则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关于政策规则惯性以及政策规则参数的反事实分析,本文也给出调整我国政府支出模式以及财政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政策建议,从而表明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分析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关键词】: 财政货币政策 交互作用 名义刚性 有限期界 财富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财政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绩效评价和政策设计: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视角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和政策意涵”(71273043)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育经费资助(辽百千万立项[2015]63号)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理论方法和应用”(L11DJL047)
【分类号】:F812.0;F822.0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春红;博士生看中国宏观经济与财政(中) 我国转轨时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J];福建税务;2001年06期
2 刘晓莲,刘颖;财政货币政策在美国“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辽宁财税;2002年08期
3 章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运行的困境[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39期
4 隆刚;;对我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刘亚清;姜杰凡;刘纯安;;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6 ;财政货币政策定调:“积极与稳健”相匹配[J];时代金融;2011年01期
7 李瑾;;浅析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6期
8 陈剑;;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通胀预期的影响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3年23期
9 周敏;;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效应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4期
10 孟建波;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提高货币供应效应[J];广东金融;199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石;;通货膨胀及治理对策 财政货币政策失误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心韬;日财政货币政策或现“双宽松”[N];中国证券报;2012年
2 李莉 中期研究院宏观策略高级研究员;财政货币政策或继续宽松[N];中国黄金报;2014年
3 徐达内.com;财政货币政策:松紧之间[N];东方早报;2014年
4 辛鸣;财政货币政策:稳健是深层的积极[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杜艳;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十年转换[N];经济观察报;2007年
6 徐兴堂;财政货币政策转向凸显中国政府保增长决心[N];中国贸易报;2008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闫坤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刘陈杰;财政货币政策要兼顾保稳定和调结构[N];经济参考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李晓刚 见习记者 李盼盼;财政货币政策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驾护航”[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杜丽娟;李扬:财政货币政策精准配合才能提高宏观经济效率[N];中国经营报;2013年
10 东海证券;财政货币政策 双管齐下应对高通胀[N];中国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颖;基于我国内需结构失衡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刘克崮;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3 李圣君;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4 孙镟;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协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干霖;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搭配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亚兴;财政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协调配合[D];苏州大学;2002年
3 刘海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厦门大学;2005年
4 丁舫;“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5 唐学敏;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及财政货币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龙飞凤;财政货币政策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1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94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