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边界存在性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财政分权边界存在性实证研究
【摘要】:持续30年的繁荣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然而现今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日益减慢。从人均GDP、工业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率这四个评价标准的角度来看,这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使中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似乎接下来中国经济增速即将面临放缓局面是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趋势的。长期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都在寻找突破,而中国从古时候开始就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这一现实情况使得中央政府很难了解民众需求和下级政府的履职情况,因此中国上、下级政府间的分权就是一种自然的选择,中国政府开始自上而下的摸索财政分权理论探索变革发展之路。但分权本身受到经济规模的制约,在一个经济规模较小的地区,分权治理反而形成了一种阻碍。本文认为这种村民自治或基层财政分权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非如一些专家所言的居民素质等原因所造成的,而是因为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对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认识不清楚以及采取相关配套财政改革措施不恰当等两方面问题所导致的。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只注重财政分权的正面效果而没有关注到财政分权也有它的桎梏,即经济规模对财政分权存在一种规模经济意义上的边界约束。合理且恰当的财政分权作为中国一直以来坚持执行的改革政策是未来中国能够持续继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从理论上构建一个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框架,着重研究居民群体、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间策略选择的过程,提出财政分权的效率随经济规模的大小存在变动,财政分权存在边界的观点;第二,财政分权的指标变量的测度方法研究,设计分权尺度的测度方法,提出合理的测度指标体系;第三,设计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模型并采用合理的计量方法。分别以中国各省、市、县为样本,检验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探讨该行政层次是否为分权的边界。本文得出的结论有: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是有正向作用的。而以行政层级作为分权尺度的划分是可行的,从实证研究的结论来看,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涉及到县市级以后对经济的增长就不那么显著了,甚至有的地区的分权改革对经济的增长还起到了负向的作用。中国一直进行的财政分权改革存在桎梏,财政分权效用的边界存在,改革进行到县市级开始失效,分权的边界应该是县市级。
【关键词】:财政分权 分权边界 经济增长 行政层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第一节 研究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10-12
- 一、研究方法10-11
- 二、研究框架11-12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2-13
- 一、可能的创新12
- 二、不足的地方12-13
- 第二章 国内外财政分权研究现状13-17
- 第一节 文献综述13-15
- 一、国外财政分权理论的演化13-14
- 二、国内财政分权理论与实证研究14-15
- 第二节 中国财政分权现状15-17
- 第三章 财政分权效率受经济规模制约的理论假说17-20
- 第一节 财政分权存在边界17
- 第二节 财政分权边界的尺度界定17-20
- 第四章 财政分权变量的测度20-24
- 第一节 财政分权变量的测度20
- 第二节 指标体系20-22
- 一、财政分权指标(FID)20-22
- 二、指标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22
- 第三节 不同边界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验证理论22-24
- 一、模型假设22
- 二、样本的选择及分析22-24
- 第五章 财政分权边界的实证研究24-31
- 第一节 财政分权的现状24-26
- 第二节 数据说明26
- 第三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26
- 第四节 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结果26-31
- 一、省级样本26-27
- 二、市级样本27-28
- 三、县级样本28-31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31-34
- 第一节 主要结论31-32
- 一、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起到了正面作用31
- 二、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31
- 三、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还有待完善31-32
- 四、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存在边界32
- 第二节 政策建议32-34
- 一、市县分权,进一步划清职责权限32-33
- 二、统筹城乡发展,精简机构人员33
- 三、乡镇撤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税费改革33-34
- 参考文献34-36
- 附录 2005年全国市级财政分权指标36-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戈;财政分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我国财政分权的特殊原因及工作重点[J];辽宁财税;2003年07期
2 杜延玲;细观新一代财政分权[J];辽宁财税;2003年11期
3 阎坤,陈昌盛;中国财政分权的实践与评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陈志勇;如何完善我国的财政分权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31期
5 杨灿明,赵福军;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发展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杨灿明,赵福军;关于财政分权后果的理论述评[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7 陈志勇;夏晟临;;如何完善我国的财政分权体系[J];中国财政;2004年02期
8 乔新生;财政分权的五个假设[J];决策;2005年02期
9 杜燕;;财政分权的利弊:各种观点的争论[J];世界经济情况;2005年18期
10 张波;;中国财政分权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平;;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刘志广;;财政社会学视野下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李丙红;;省以下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县级政府人力规模——以湖南为例[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4 阮艺华;;财政分权、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谢欣;李建军;;地方财政健康与财政分权——基于湖北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7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8 张军;;分权与增长:中国的故事[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9 朱富强;;如何健全我国的财政分权体系?——兼论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其双刃效应[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军华;杨红伟;;浅论改革时期中国财政分权的政治约束——1978—1994年间省级领导的政治流动与地方政府财政表现的相关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力;公共财政应先于财政分权[N];发展导报;2002年
2 汪才信;过度财政分权代价大[N];财会信报;2005年
3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刘尚希;我国财政分权要走自己的路[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陶然;财政分权和经济转轨[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谷重庆;把握适度的财政分权,方能减少财富不平等分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财政金融学院 吕冰洋;中国财政分权要兼顾活力与秩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梁怡;财政分权理论模型的演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逄勇 作者单位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的冲突亟待解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业安;有限财政分权造就短视的地方政府[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财政分权利于经济增长[N];中国财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玮;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财政分权[D];厦门大学;2003年
2 陈明;财政分权视角下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3 沈伟;中印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金涛;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小勇;经济增长视野下的中国财政分权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潘娟;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淑霞;俄罗斯财政分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文剑;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妮;宪政视野中的我国财政分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海洋;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谢文杰;财政分权下环境治理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赞;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最优分权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宜文;财政分权、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D];西南大学;2015年
6 王海颖;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义务教育供给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徐啸;广西财政分权与公共服务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张琛;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王云琪;财政分权对省级政府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娈英;我国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影响探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44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94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