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大数据正在落地

发布时间:2015-03-10 10:34

       

大数据正在落地


       美国最大医疗服务提供商正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先进的患者追踪系统。这个系统跟踪高危患者的日常情况,在他们起居生活中提供专业指导,从而减少高危患者去医院就医的几率。这让该公司每年可以节省10亿美元。


       大数据与无所不在的照护


       “大数据解决方案可以令医疗市场获益。基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发展,结合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实现‘无所不在的照护’——这是英特尔提出的一个理念,它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让社会医疗开支更低。”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说,“特别像中国这样老龄化正在加快的社会,老年人的看护不应仅仅局限在医院,也应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构造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的医疗服务。”目前,英特尔与中国政府正在相关方面合作,同时也与中国的OEM企业、集成服务提供商一起开发相应的应用。在中国上海已部署了类似的技术和系统。


       除了“无所不在的照护”,完整基因序列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前沿领域。在美国,,目前有2000多家从事人类基因序列分析的企业。根据每个人的基因数据,医疗机构可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来替代“千人用一药”的传统医学治疗方案。


       “现在,全球能够使用完整基因序列数据的患者只有4.7万人;到2020年,这个数据会增加到20亿。”柏安娜说。基因序列监测分析要扩展到如此庞大的人群,要克服目前计算、分析技术上的挑战。为此,美国一些高科技公司,例如Bina Technology ,正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加速人类基因序列分析。他们可将长达几天的分析时间缩短到 5 个小时,从而更好地为研究机构、临床医师提供基础素材。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

       在浙江某市,杭州诚道与英特尔一起,利用大数据解决方案,构建起了智能交通系统。市内每个路口每天拍摄的车辆照片超过2000万张。2006年,利用Hadoop技术,大数据的采集存储问题得以解决。之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该市智能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根据人们的出行习惯,规划交通出行线路,提高交通管理效率,还能实现案件预防、套牌车辆查处和应急指挥。


        “我们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设计,比如控制交通流量、减少事故发生等等,我们和中国的好几个省开展了合作。”柏安娜说,“目前,中国在智能交通开发、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我所负责的业务部门中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而且是中国的本地化团队,在研究和推进智慧城市的部署。”柏安娜说,“从方式上说,英特尔会和一个个省来合作,帮助他们制定规划蓝图,然后从边缘到数据中心,将一系列技术与应用进行统一整合。最后,英特尔会与中国OEM合作,去将技术和应用落地。这些技术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更适合在英特尔平台上使用,也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城市的需要。”

现在,英特尔还在北京建立了“中国云创新中心(CCIC)”。英特尔的合作伙伴可以到这个中心来去搭建和测试他们基于云和大数据的服务平台。


       大数据与企业

       在英特尔公司内部,员工进出办公楼宇、登录系统等等与安全相关的行为数据都会被整合到一个大数据系统中进行分析。在这个系统中,每天可以分析470亿个与安全相关的事件。它能追踪和找出安全的疏漏环节,从而实现及时的修补。


       在英特尔工厂,大数据系统也实时追踪着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它们会预测设备的状态,一旦认为设备需要维护维修,就会给出相关提示。除了自己的工厂,英特尔还与一家航空公司合作,对该航空公司的飞机引擎进行检测。以前飞机引擎要做日常检测;现在,引擎的各项数据会进入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只有在发现运行不正常的情况时,才会要求人员去检修。这减少了航空公司的维护成本,同时也提高了飞机的使用率。


        “企业级大数据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第一是让企业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顾客,第二是让企业更好地来分析他们架构的安全性,第三是让企业更好地提高运营效率。”柏安娜说,“去年,我们针对世界各地的首席技术官曾做了调研,有82%的受访者说,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大数据可以给他们的业务带来的好处;有6%的受访者说,他们已经在业务中部署了这方面的技术。所以,我们现在虽然还处于一个早期的发展阶段,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人们更加容易地去部署和应用大数据技术。”


       来源:IT经理世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经管之家立场



本文编号:17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7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