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决策人满意度的区间UTA方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决策人满意度的区间UTA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UTA方法 区间数 满意度 多准则决策 效用值
【摘要】:针对区间数多准则决策问题,扩展了传统的效用加性(utility additive,UTA)方法,提出了一种区间UTA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传统的UTA方法,将参考方案的所有指标值转换为效用范围,即效用区间;然后利用区间数运算,得到参考方案的综合效用,进一步根据决策人的满意度和区间数的中点、半宽构建一个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最小误差;在再优化分析中,以各指标下所有节点郊用的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二次规划模型,计算出每一指标下各节点的效用值,利用效用值得到待评方案的综合效用区间和排序。算例表明,提出的区间UTA方法能有效地对方案排序,并与决策人以往的偏好信息一致
【作者单位】: 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13CFA131) 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Y201401)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Q20132706)
【分类号】:C934
【正文快照】: 0引言UTA方法[1]是一种重要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信息对方案进行排序,在多属性效用理论公理化和偏好分解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线性规划估计出一组效用函数值,使之与决策人提供的 偏好信息尽可能一致。从UTA方法提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提出了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红英;;一种基于可能度的区间数排序[J];科技视界;2012年28期
2 谷秋鹏;;区间数可能度的一种新定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年09期
3 裴晓明,薛新伟;“非平均区间数”计算及其在政府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年04期
4 刘清君,邹小梅;区间数层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5年05期
5 党耀国,刘思峰,刘斌;基于区间数的多指标灰靶决策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08期
6 郭瑞鹏;;物资调运时间为区间数的最短路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徐改丽;吕跃进;;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中区间数排序的一种新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8年19期
8 谷秋鹏;;区间数可能度的一种新定义[J];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彭作军;陈煜红;;区间数序列处理方法新探[J];统计与决策;2011年06期
10 郝文杰;;指标区间数的二级收敛与效益型方案的择优[J];经济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改丽;史文雷;郭欣荣;;区间数排序的一种新方法[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江;叶兰;;区间数多属性规范化方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曹晓建;肖新平;;基于区间关联度的区间数综合排序[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张吉军;熊钰;;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最小隶属度偏差法[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党耀国;刘思峰;翟振杰;;区间数关联度的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广原;;一个基于区间数的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胡秦斌;钟诚;李广原;;基于区间数的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吉军;;基于可能度的区间数排序方法研究[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学勇;孟继儒;李德清;;多属性决策区间数模型的优化[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秦成燕;李炜;李娅;刘志涛;;区间数的一种可信度定义[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婧 通讯员 蓝岚;地铁票价起步4公里以内2元[N];广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红玲;不确定性结构的动力学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为相;基于区间数的不确定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冯向前;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陈骥;基于区间数的综合评价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熊文涛;区间数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杰;区间参数结构的动力优化[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曙光;区间参数结构的静力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吴江;基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多属性决策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朱建军;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10 裴凤;基于参照点的区间数TOPSIS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路平;基于区间数的模式识别和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文进;面向不确定性数据的若干分类算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震宇;基于区间的高速冲压装备关键部件可靠性稳健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凌晓静;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及应用[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5 杨少波;基于区间规划的含风电电力系统安全优化调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辛乐;基于三元区间数的决策信息模型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2012年
7 曹宏报;基于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8 兰恩辉;收益为区间数博弈的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吕小波;区间数在经典数学中的一些应用[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政文;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90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29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