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致性指标的两类不确定偏好信息集结
本文关键词:基于一致性指标的两类不确定偏好信息集结 出处:《控制与决策》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了两类区间数判断矩阵偏好信息的集结问题.首先,基于Saaty提出的数字互反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指标(CR),给出了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的满意一致性条件;然后利用互反与互补判断矩阵之间的关系求解出数字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GCI),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满意一致性条件;最后建立了一致性指标最大的两类区间数判断矩阵偏好信息的集结模型,并用此模型解决了供应链中伙伴企业的选择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aggregation of preference information of two kinds of interval number judgment matrices. Firstly, based on the consistency test index of digital reciprocal judgment matrix proposed by Saaty (CR-R). The satisfactory consistency condition of interval number reciprocal judgment matrix is given. Then the consistency index of digital complementary judgment matrix is solved by us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reciprocal and complementary judgment matrix, and the satisfactory consistency condition of interval number complementary judgment matrix is given. Finally, the model of preference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of two classes of interval number judgment matrix with the largest consistency index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roblem of partner selection in supply chain is solved by using this model.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曲阜师范大学运筹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71108)
【分类号】:C934
【正文快照】: 1引言在社会、经济等复杂系统的评价和决策过程中,为了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因个人的主观判断、选择和偏好程度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常常需要综合专家群体的经验和智慧,采用群决策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因此,群决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复杂系统中,客观事物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翟晓燕,张新政;群组决策中判断的一致性协调与方案排序[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2 翟晓燕,张新政;群决策中区间数判断矩阵的集结及权重的计算[J];系统工程;2005年09期
3 冯向前;魏翠萍;李宗植;胡钢;;基于群组满意度最大的区间偏好信息集结[J];系统工程;2006年11期
4 朱建军;;群决策中两类不确定偏好信息的集结方法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6年08期
5 吴江,黄登仕;多属性决策中区间数偏好信息的一致化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年04期
6 吴江;群组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偏好信息的一种集结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年06期
7 徐泽水;互反和互补判断矩阵的转换关系及其集成排序[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10期
8 徐泽水;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一种实用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1年01期
9 李炳军,刘思峰;一种基于区间数判断矩阵的群决策新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强;张学友;毛军军;;基于模糊语言判断矩阵的多目标博弈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王长建;李秀琴;;基于不确定语言型多属性决策的承包商选择[J];安防科技;2009年09期
3 柏明国;;绿色供应商选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兰继斌;王根杰;张绍林;;L-R模糊数型群决策专家意见集成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唐燕武;熊化平;;基于语言信息集结算子的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的方法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罗玲莉;潘俊;安志娴;邹文基;;基于区间数排序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7 周荣喜;范福云;杨晓进;;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的饮用水健康风险全面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8 鲁晓春;;基于信息熵的物流规划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杨彪;唐卫丰;徐伟;姚春柱;瞿祥波;;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统效能评估[J];兵工自动化;2009年01期
10 张爱民;张春润;刘增勇;蔡强;;基于GIOWA算子的车辆维修装备效能评价[J];兵工自动化;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泽水;;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最小夹角法[A];第四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礼刚;陈华友;李洪岩;;不确定型AHP中两类判断矩阵的关系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郑恒;吴祈宗;黄锴;;一种基于半定性贝叶斯网络的多专家知识集成方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江;叶兰;;区间数多属性规范化方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春智;杨吉会;;炮兵抗登陆作战中的最优打击模型[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金凤;黄贵标;;低水头航运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案风险决策[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景文;丁永生;;关键信息资产排序方法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8 杜继涛;李艳华;费宏斌;;基于模糊重心理论的TRB工艺方案评价[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9 赵倩;冯光升;孔繁宇;王慧强;;基于PST模型的系统可存活性度量算法及算例研究[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10 周文坤;;基于熵权和理想解权集成的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TOPSIS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亚玲;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多约束网络路由决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冯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采纳—实施—评价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陈孝新;灰色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董玉成;语言环境下群体决策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5 邹艳;基于不同个体偏好表现形式的多阶段投票选择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姚绍文;基于可信性理论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D];天津大学;2010年
7 徐泽水;几类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8 苑清敏;虚拟制造企业稳定运行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吴江;基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多属性决策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邵国晨;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及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俊任;基于相似度的模糊推理算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小晶;基于模糊语言偏好表示的群体决策支持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江锋;不确定语言判断矩阵的相对熵的群决策方法[D];安徽大学;2010年
4 刘明;轴辐式货运航线网络构建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余德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系统选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朱宁宁;基于语言评价值的群集结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丁叶;项目承包商评价选择及任务分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李潇;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电力采购评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覃菊莹;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D];广西大学;2002年
10 庞天杰;粗糙集数据分析方法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祈宗,朱心想;几种区间数判断矩阵排序权向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樊治平,郭亚军;误差分析理论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问题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3 徐泽水,达庆利;3种基于互反判断矩阵的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4 徐泽水;一种不确定型OWA算子及其在群决策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郑明,黄治斌;不确定情况下的一种排序方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6 汪培庄,刘锡荟;集值统计[J];工程数学学报;1984年01期
7 许若宁 ,翟晓燕;层次分析法中Fuzzy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其排序[J];系统工程;1988年05期
8 刘进生,魏毅强,王绪柱;区间数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其权重计算[J];系统工程;1993年03期
9 樊治平,潘德惠;不确定性判断矩阵权重计算的一种实用方法[J];系统工程;1996年02期
10 刘清君,王启志;区间数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J];系统工程;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华;两种层次结构化决策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AHP与AIM[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先务;刘心报;刘林;;基于方差分析方法的群决策专家估值偏差的一致性检验[J];统计研究;2011年08期
2 杨坚;;基于群决策模型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6期
3 姜军;宋保维;潘光;王鹏;陈惠标;常明;;基于不确定度的专家评价综合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9期
4 高太光;陈培友;;基于粗糙集和群决策的配煤中心选址模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琳;刘雅奇;李双刚;;一种群决策专家客观权重确定的改进方法[J];运筹与管理;2011年04期
6 孙首群;于建华;杨凡;满微微;;一种利用神经网络改善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方法[J];运筹与管理;2011年03期
7 李香花;王孟钧;张彦春;;模糊多维偏好群决策的BOT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3期
8 高显义;陈立文;;基于区间数层次分析法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估[J];项目管理技术;2011年07期
9 汪易易;;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房地产成本造价因素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10 徐迎军;;区间乘性偏好关系相容度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侠;樊治平;;基于互反判断矩阵的群体判断一致性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曾雪兰;李正义;;语言型模糊偏好信息群决策的一种优化算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道武;汤书昆;;合作联盟群决策的德尔非法进化博弃论新解读[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朱建军;刘思峰;方志耕;;基于区间灰数的互补判断矩阵集结方法研究[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苏波;王浣尘;;群决策系统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6 胡宏宇;朱建军;丁叶;;残缺互补判断矩阵的可能值推断、排序方法及应用[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方然;;多准则群决策问题群体理性的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王仁超;林润辉;顾培亮;;一种基于期望满意的群决策方法[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荣莉莉;辛杨;;专家支持度及其在群决策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刘心报;叶强;杨善林;;基于群决策的供应链敏捷度的研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国臣;用先进理念打造“三位一体”检察管理新模式[N];法制日报;2004年
2 北京先进制造技术咨询中心 李勇;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向前;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刘心报;GDSS环境下的群体推理方法及群体层次分析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3 魏翠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排序方法[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长元;基于Internet高新技术产品评价群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5 金英伟;在模糊不完全定义下多目标系统模糊优选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阮爱清;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成长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孙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智能决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张东风;基于Vague集的移动商务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建明;多目标模糊识别优化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崔勇;产品设计的模糊质量功能配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改丽;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及群体集结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唐元义;群决策理论与方法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宋晓欣;复杂多个体系统协调控制与一致性问题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4 成建萍;基于群决策的DEA模型及其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5 吴祺斌;基于OIL的群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邢哲;智能化群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7 黄奇成;模糊数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及其在群决策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辛杨;AHP在群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9 林宏杰;模糊数学在群决策偏好集结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袁磊;基于AHP的群决策方法(GAHP)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0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44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