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社会转型期领导越轨及其根源透析

发布时间:2018-02-13 17:31

  本文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领导越轨 根源 出处:《理论探讨》200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领导越轨是社会越轨的一种,在此是指领导成员(其中包括领导的个体、群体和组织)偏离和违背党纪国法、政策规定和道德规范的领导常规行为的"另类"行为。社会转型期领导越轨产生的根源,主要有如下方面:(1)领导价值取向错位。主要有:价值取向的的强化与弱化错位,精神价值与功利价值错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错位。(2)领导规范体系"失范"。传统价值评判体系受到挑战,社会价值评判走向多元,社会约束力减弱,必然造成领导规范"失范"。(3)领导监督乏力。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健全,权力制衡机制薄弱,政府管理泛行政化取向,这些使得公民社会孱弱。(4)公共组织文化蜕变。不良文化传递的"流感效应"使得某些领导否定传统文化精髓,倡导(小)团体利益和个人主义。(5)领导伦理建设滞后。公共组织职业伦理建设的滞后、薄弱,使得部分领导者追求非理性勃发,需要加强领导职业伦理建设。
[Abstract]:Leadership deviance is one of social deviations. In this case, leadership members (including leading individuals,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 deviate from and violate party discipline and state law. "alternative" behavior of leading conventional behavior of policy regulation and moral standard. The root cause of leadership deviant in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is mainly as follows: 1) the misplacement of leadership value orientation, mainly: the strengthening and weakening of value orientation mismatch. Spiritual value and utilitarian value are misplaced, self-value and social value are misplaced, the leading standard system is "out of order". The traditional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is challenged, the social value judgment tends to be pluralistic, and the social binding force is weakened. Thi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a lack of leadership supervision, weak laws and regulations, weak power checks and balances, and a pan-administrative orientation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These make civil society weak. 4)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 "flu effect" transmitted by bad culture makes some leaders den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dvocating (small) group interests and individualism. 5)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ership ethics lags behind. The lagging and weak construction of public organization professional ethics makes some leaders pursue irrational prosperity and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ership professional ethics.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资助项目《领导越轨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050-07)
【分类号】:C93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瑞;越轨社会学理论对防范学生越轨行为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洋洋;;大学新生失范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领;影响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国兴;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D];吉林大学;2008年

3 蒋文兰;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翔;任敏;;论社会转型期执政党对社会的整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2 何更生;;社会转型期乡镇政府体制改革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4期

3 曲涛;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甘肃农业;2004年04期

4 敬莉;;政府扶持促进农民增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年12期

5 许磊;;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操教练员的培养和素质建设[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8期

6 史少博;;功利主义与科技异化[J];理论学刊;2008年06期

7 蔡炳福;;论社会转型期闽商商人伦理重塑的意义[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9期

8 吴子国;徐景升;赵赓;;谈社会转型期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12期

9 张锦;;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冯杨阳;朱大伟;王丽娟;熊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孟美;;关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城市养老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2 周中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陈少华;何瑞文;;社会转型期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适应性探讨[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刘红;;社会转型期的档案管理[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瑜青;;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与选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胡近;;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与教育探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刘宝才;;东周社会转型中的三大关系[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立彪;建筑短命 根源何在[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货币超发是通胀根源[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付永;围观“漂浮照”背后的信任根源[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周其仁 本报记者 罗彦 整理;货币超发才是通胀根源[N];人民日报;2011年

5 ;随机式管理:忙的根源[N];发展导报;2002年

6 王家言 李艳;彩电“血战”根源在哪里?[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阮仕喜 通讯员 王军 徐新林;白河:以“四治”从根源上杜绝“冷硬横推”[N];人民公安报;2011年

8 本报评论员 赵民望;驻京办玩“潜伏”根源何在[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9 卢志坚邋单松萍;钱根源:总能找到结合点[N];检察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舒鉴明;问题找准 根源弄明 思路理清[N];东方城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3 温志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徐振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县级人大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光勇;社会转型期诚信危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马丽;社会转型期诚信政府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6年

3 秦艳贞;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志敏;社会转型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条件分析[D];山西大学;2005年

5 曾凡军;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金波;社会转型期中介社区发展现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姚仁权;中国政治文化与腐败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8 肖红军;社会转型期国有医院文化重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敏;韩国社会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亚男;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干部角色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8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508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9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