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中一种偏好集结模型
本文选题:层次分析法 切入点:偏好agent 出处:《计算机工程》2006年08期
【摘要】:针对目前常用决策理论的不足,在计算机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的偏好agent中用一种模糊数N~模拟决策者的心理偏好,采用相关参数表达决策者的性格特征等个性因素。从决策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偏好集结模型,使群体综合偏好照顾到个性因素,为群体决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ficiency of the decision theory commonly used at present, a fuzzy number N ~ ~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psychological preference of the decision maker in the preference agent of the computer 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GDSs), and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are used to expres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cision maker and other personality factor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cision makers, a preference aggregation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makes the group comprehensive preference take account of individual factors, and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group decision making.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A2001ABB058)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善林,刘心报;GDSS中判断矩阵的两种集结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光;牟奇峰;张殿业;郭耀煌;;基于格序偏好的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吕翔昊,李登峰;基于模糊信息的群体多维偏好分析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3 王健 ,张琦 ,郑伟 ,刘芳;基于特征矢量法的工程机械效能模糊综合评估[J];起重运输机械;2004年06期
4 倪明,徐福缘,李生琦;基于部门间资源分配的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4年S1期
5 崔勇;孙枫;;基于质量功能配置的模糊设计方案优选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6年02期
6 赵志刚,王丽学,石志强,高丽丽;基于模拟技术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优选方法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7期
7 侯福均,吴祈宗;不确定数互补模糊偏好关系与不确定数互补判断矩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8 董方;李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物理配碳中的应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张慧;杨建斌;;水利投资项目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探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5期
10 朱灏;刘鑫;万琼;刘文芳;;梯形模糊数语言指标值的工程综合评估[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成;;一种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新方法[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徐宁;张业海;;应用决策理论进行技能水平考核的综合分析[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刘心报;叶强;杨善林;;基于群决策的供应链敏捷度的研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余兵;基于定性仿真的车身概念装配工艺规划与设计决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满洪高;大跨度钢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郝光;动态OD矩阵推算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任其亮;时空路网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决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陈雯;基于模糊合作对策的动态联盟企业收益分配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军;模糊随机多目标决策模型及其在资产组合选择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成勇;基于Web的模具动态联盟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姚升保;风险型多属性决策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周维;决策偏误认知控制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凌;维修决策模型和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祖毅;常州市体育会展中心项目设计的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高雪峰;模糊多准则决策下快递企业的评选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3 符蓉;京九铁路(江西段)次生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郭蓉蓉;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谷雁;基于道氏趋势理论的证券分析预报软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静;工程起重机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吴岚;基于群组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公路快速客运系统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罗恒;无线自组织网络传输控制算法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朱颖超;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赵元新;网络制造环境下机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建林,姜丽红,薛华成;我国GDSS研究现状评析[J];管理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刚;;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情报研究成果[J];技术与市场;1985年03期
2 赵焕臣;和金生;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06期
3 于滨;;因素比重层次分析法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经济研究;1986年02期
4 傅金龙;层次分析法在综合评分中的应用[J];农业技术经济;1987年05期
5 覃主明;;用层次分析法探讨我省“七五”期间发展粮食生产的战略决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次尝试)[J];青海农林科技;1987年01期
6 王银江;;“科技进步贡献份额”与层次分析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8年04期
7 陈华豪;王希田;;层次分析法在森林采运学科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1988年04期
8 郝贺 ,郭欣 ,杨加力;层次分析法在干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1989年Z1期
9 王跃夫;万宝祥;陈继先;刘自患;崔尚官;;层次分析法在矿山维筒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1989年01期
10 ;《管理现代法》1989年、1990年总目录[J];管理现代化;199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宏才;;层次分析法在中国的研究与展望[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朱嘉龙;;层次分析法在造船周期因素分析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金式容;;层次分析法在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易进先;;层次分析法在产品结构调整中的应用[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5 欧阳锋;;一种简易的层次分析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6 张运峰;;AHP逆序的含义、产生及解决[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7 张炳发;初凤荣;;新产品开发方案选择的层次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梁梁;王建平;;专家判断矩阵可信性的度量[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曾安军;方逵;;系统工程方法在MIS效益评价中的应用[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赵中奇;;GAHP方法及其在防护林造林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百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修文群;信息化如何评估?[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郭涛;意蕴的体悟与追问[N];人民日报;2001年
3 李啸、特约通讯员 张序;用科学手段评估战斗力[N];解放军报;2003年
4 记者张东臣;2003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价值(治理)排名[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赵秀芹;董事会排名价值几何[N];市场报;2003年
6 吴申;如何确立地勘单位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4年
7 曹阳;外资银行竞争力占优[N];金融时报;2004年
8 高斌宇 欧阳初 林骥;勇立工程装备论证试验前沿[N];科技日报;2004年
9 刘英楠;鄱阳湖区七成土地不“健康”[N];科学时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孔丽频;股份制银行领跑竞争力排行榜[N];中国改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顺泉;中国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桑松;船型方案论证与智能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李涛;面向大批量定制的敏捷产品配置与柔性生产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宋雨;文晖大桥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主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刘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聂辰席;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黄本生;危险废物系统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8 赵铁珍;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朱建军;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南;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勇伟;《案例》:斯贝克——斯迈特软管公司[D];暨南大学;2002年
3 樊胜军;层次分析法在建设工程评标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杨亚频;建筑工程质量评优管理模式与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徐宇翔;我国基金业绩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刘海燕;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7 郝清源;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能力构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陈大宇;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电网规划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3年
9 彭波;南方公司的摩托车市场创新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10 牟太勇;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06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70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