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决策理论及其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本文选题:协调决策 + 一致度 ; 参考:《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年12期
【摘要】:本文针对多因素决策问题 ,建立了一种多专家协调决策的理论、方法、计算过程和应用实例 .设计了相应的智能化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ulti-expert coordinated decision-making theory, method, calculation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examples are established for multi-factor decision making. The corresponding intelligent computer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s designed.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计算中心
【基金】:河南省科学规划资助项目 (2 0 0 1 DZH0 0 2 )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青宝,邓苏,戴超凡,柏晓莉;模型组合环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士杰,赵胜利,刘燕,田伟;基于BP神经网络的砂土地震液化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王立新;高长春;任荣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成子桥,李清富,刘建民;混凝土桥梁损伤的神经网络评估[J];公路;2005年04期
4 何祖亮,何祖银;大型桥梁安全性与耐久性评估方法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3年05期
5 孙薇;李培栋;李未;;基于神经网络的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J];华东电力;2006年02期
6 罗周全,古德生;采矿优化决策的有效途径──决策支持系统[J];化工矿物与加工;1995年04期
7 黄德春,许长新,任欢;模糊优选神经网络及其在综合后评价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郑立群,吴育华,周伯康,夏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投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9 申玲 ,唐安淮 ,孙剑;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投标价格是否低于成本的评判[J];基建优化;2003年01期
10 戴超凡,邓苏,刘青宝;基于COM的可视化集成建模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玉斌;李永明;王颖;;用数据挖掘和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工程造价[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卢宗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矿井设计方案的评价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邓苏;C~4ISR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3 黄德春;投资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姚友胜;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陈顺怀;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及其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D];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999年
6 王雪荣;管理体系整合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陈虎;会计流程再造的集成网络财务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万臻;斜拉桥结构可靠性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许满贵;煤矿动态综合安全评价模式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敬;水利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元教;基于GIS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1年
2 黄大海;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分析与智能评价系统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建民;公路混凝土桥梁损伤评估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朱晓冬;基于聚类算法的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5 何祖亮;基于不确定层次分析法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张俊玲;工程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及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隋巧梅;基于知识的汽车综合性能评估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孙建全;矿井综采工作面安全隐患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9 周庆维;企业投资决策绩效集成评价模型及实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冯清海;基于径向基网络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安全性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风军;协调决策理论研究及其应用[J];河南科学;2004年02期
2 赵海燕,曹健,张友良;一种群体评价一致性合成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7期
3 胡应平;基于模糊语言群体决策的一致性协调技术[J];系统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4 蔡建民;;基于可拓学理论的一种群体决策方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李香花;王孟钧;边宁;;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模糊多属性群体偏好决策模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彭怡,胡杨;考虑群体一致性的动态群体决策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4年04期
7 单承戈,郭耀煌;一种基于动态信息交互的部门间协调决策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孙亚弟;马国顺;;带有多属性偏好决策模型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单承戈,熊件根,郭耀煌;基于部门协调的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吕翔昊,李登峰;基于模糊信息的群体多维偏好分析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单承戈;基于部门协调的分布式群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97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79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