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两型社会动态评价模型及其应用——基于熵权法-相对熵集结模型的组合赋权

发布时间:2018-05-11 05:30

  本文选题:科学发展观 + 两型社会 ; 参考:《技术经济》2014年11期


【摘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高频指标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相对熵集结模型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演进规律模型。以河北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并对河北两型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1年河北两型社会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的发展逐渐趋于协调,河北走的是"先发展后协调"的道路。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people-orien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igh frequency index, a two-type soci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wa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combines entropy weight method with relative entropy aggregation model to determine index weight, and establish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evolution law model of two types of society. Taking Hebei as an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is explain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ypes of society in Hebei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ypes of society in Hebei is on the whole rising from 2006 to 2011,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subsystem tends to be coordinated gradually. Hebei is on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first and coordination later".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熵的河北省两型社会动态演进规律评价研究”(HB14GL087)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SD135005) 秦皇岛软科学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动态评价研究——以京津秦为例”(201402B061)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信息熵的两型社会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XNR201305)
【分类号】:D67;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晖;;两型社会建设视野中的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以湖南区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9期

2 董明辉;邹滨;;城市两型社会发展评价与对策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3 陈黎明;欧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0期

4 任英华;姚莉媛;;我国城市经济两型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1期

5 姚成胜;;江西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5期

6 陈宏;张静;;中原经济区“两型社会”建设实证研究——以1999—2009年河南省资源、经济和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陈瑜;马北玲;;湖南两型社会发展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求索;2009年11期

8 魏风劲;易浪波;;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背景下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途径——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为例[J];生态经济;2009年05期

9 龚曙明;朱海玲;;“两型社会”综合监测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03期

10 叶文忠;欧婵娟;李林;;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两型社会”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静;曹伊清;徐挺;尹大强;;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2 沈殿忠;;论低碳社会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联系[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吴三通;;两型社会试验区:约束条件与改革框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4 李海东;汪斌;;“两型”视角下区域产业选择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王军锋;闫勇;杨春玉;;日本低碳社会建设规划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6 李雪松;夏怡冰;;基于层次分析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7 靳俊喜;雷攀;韩玮;袁桂林;;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西部论坛;2010年04期

8 洪亮平;程望杰;;“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1期

9 辜月;;以低碳建设推动武汉两型社会建设[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10 程金亮;;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武汉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夏喜平;;促进城市低碳转型 推动武汉绿色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闫勇;杨娜;;日本区域低碳社会建设规划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程望杰;洪亮平;章迟;;“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探讨[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4 ;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推动低碳城市集群健康转型——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建设[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5 张俊峰;程龙;董捷;;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因素分解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乔海曙;阳e,

本文编号:1872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1872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