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统计学论文 >

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

发布时间:2018-06-17 00:26

  本文选题:灾难 + 决策理论 ; 参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摘要】:对小概率/高风险的灾难事件的后继风险决策进行探讨,着重在决策的认知神经经济模型框架下,讨论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灾难事件后人们的风险觉知、信念和假定、经验等认知因素以及灾后情绪因素对于决策分别有不同的影响;人们灾后决策的特点为决策更多直觉化而较少运用理性分析;灾难后继决策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灾难事件后人们为寻求安全感而出现"损失偏差"(loss bias),该偏差在"获得"和"损失"两种条件下的影响是不同的。灾后风险决策的内在机制或可用思维和决策的双加工系统(dual-process)模型来解释。最后展望了灾难事件后继决策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Abstract]:The follow-on risk decision of small probability / high risk disaster event is discuss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sequent risk decision of disaster event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ognitive neural economy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People's cognitive factors such as risk awareness, belief, assumption, experience and post-disaster emotional fact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decision-making after disast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disaster decision-making are more intuitionistic and less rational analysis. The subsequent decision of disaster has a tendency to change with time. In order to seek the sense of security, people appear "loss deviation" or "loss bias" after the disaster event. The influence of this deviation is different under the two conditions of "gain" and "los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post-disaster risk decision can be explained by dual-process model of thinking and decision making.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subsequent decision making of disaster events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0671099)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R-130)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窈;李纾;;“过分自信”的研究及其跨文化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2 李纾;;发展中的行为决策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时勘;范红霞;许均华;李启亚;付龙波;;个体投资者股市风险认知特征的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2 许晖;姚力瑞;;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风险变化特征识别研究[J];经济经纬;2006年06期

3 许晖;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互动研究——兼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防范[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10期

4 陶郁,傅静义;试论教练员的个性与风险决策[J];山东体育科技;1997年01期

5 李双双;焦璇;陈毅文;王二平;孙祥;;C2C型电子商务交易中个人供方的风险认知[J];人类工效学;2007年03期

6 时勘,范红霞,贾建民,李文东,宋照礼,高晶,陈雪峰,陆佳芳,胡卫鹏;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J];心理学报;2003年04期

7 李纾;;发展中的行为决策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8 时勘,李文东,乐国安,王永丽,李毓秋,周洁,陈中永,井世洁,鲁中义;华北5城市民众SARS疫情中心理行为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廷勇;一种不确定情境中决策过程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吴国斌;突发公共事件扩散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石友梅;符号空间复杂信任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日清;过度自信与金融市场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耿婕;社会性危机事件处理新模式:危机干预与危机管理的结合[D];山东大学;2005年

2 崔艳红;网上购物中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田阳;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者知觉风险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姚晶;医学生人格特质及其对行为陷阱进入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林萌菲;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6 严霞;愤怒和恐惧情景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万,杨凯欣,方裕,陈斌;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市应急救援联动系统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4期

2 沈蔚;陈云浩;胡德勇;苏伟;;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6年20期

3 孙鉴坤;陈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科技广场;2006年10期

4 孙悦,李纾;澳门人的风险知觉与赌博行为[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5 于窈;李纾;;“过分自信”的研究及其跨文化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6 钟茂华,刘铁民,刘功智;基于Petri网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救援系统性能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11期

7 邢娟娟;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张宾,董华,涂爱民,佟少臣,李春娥;基于GIS的城市公共安全技术平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8期

9 宋文华;袁斌;刘子萌;李小伟;苗新;陈化然;;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安全领域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刘长江;郝芳;李纾;;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与效能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家骧;从组织理论的发展看现代的经济管理——介绍西蒙和马奇合著的《组织》一书[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2 柳克俊;论信息与决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1年02期

3 羊;决策理论的创始人西蒙[J];现代化工;1981年02期

4 白丁;;从一则寓言所想到的[J];中国金融;1981年03期

5 ;关于大屠杀和种族灭绝的世界会议[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81年02期

6 杨曾武;;非肯定情况下的统计决策[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81年00期

7 忠;平;;里根政府放弃了卡特的武器政策[J];中国航天;1981年11期

8 孟轲;;国外决策理论简介[J];未来与发展;1981年03期

9 ;简讯三则[J];求索;1982年06期

10 翟秉智;从太罗的“科学管理”到西蒙的“决策理论”[J];建筑经济;198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定容;;模糊综合评价及稳定性分析[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李中夫;刘应明;;多变元函数的分解问题及其在决策理论中的应用[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王慧炯;;决策制定与政策科学[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李习彬;;一般决策模型与概念性决策模型[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王胜利;;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一种知识表征语言[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6 任朝霞;刘大文;;移情、激惹水平对儿童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马剑虹;吕勇江;;多线索直觉判断中的准确性和自信度分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李录书;;Fuzzy偏好关系及其在群体决策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9 苏玉北;曹阳;黄萍;黄天锡;;智能技术在分布式网络故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10 田玉楚;吕勇哉;;信息熵测度及其在风险决策中应用[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巩艳芳;如何培育国民的国家观念[N];北京日报;2000年

2 导演 冯小刚;《一声叹息》不是无病呻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大多数中国企业家缺乏五种精神[N];中国企业报;2000年

4 张学文;剖析经济金融战争的警世之作[N];中国企业报;2000年

5 何怀宏(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全球伦理的缘起和论证[N];中国艺术报;2000年

6 宁静 赵薇薇;呼唤世纪经典音乐[N];中国艺术报;2000年

7 ;中外千年灾害数据[N];中国质量报;2000年

8 ;饼干21世纪营销方式最佳创意奖[N];国际商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戚廷瑞 叶小钟;职工的权益应放在什么位置?[N];工人日报;2000年

10 万翠英;电子商务合同对合同法的影响[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宽全;基于信度网模型的电信网阻塞预测及控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2 宋光兴;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3 李世武;管网系统热经济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廖貅武;不完全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伏广涛;模糊环境下水资源系统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黄宪成;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迟国泰;信贷风险管理决策理论与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于泳红;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连杰;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组织决策权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武义青;基于主动性决策理论的势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增海;甘井子区商贸物流系统规划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2 贾文伟;西部大开发,,路先行……以陕西为例[D];西北大学;2001年

3 余陈钢;腹水脱落癌细胞显微图像分类识别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黄深泽;群决策理论和方法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唐元义;群决策理论与方法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韩剑鸣;房地产开发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陈启兴;干扰环境下调制类型特征提取与自动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赵太飞;DSP在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调制识别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9 方永杰;大庆油田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10 韩涛;大连汽车商贸物流系统规划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28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028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