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
本文选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领导生态 ; 参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12期
【摘要】:领导力是领导活动中最重要的功能性范畴,是领导活动持续的一种生命力,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在领导系统中,领导力是一个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胜力量。它内生于和谐的领导生态中,同时它的生成和提升又反作用于领导生态,促进其进一步和谐化,服务性和人本性是其最为本质的特征。当前要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最重要的是要把和谐社会的理念内化为领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
[Abstract]:Leader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al category in leadership activities. It is a kind of vitality of leadership activities and a boos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ocial undertaking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process and direction of a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leadership system, leadership is a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c category. In this sense, leadership is the winning power to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born in the harmonious leading ecology, at the same time, its formation and promotion counteracts in the leadership ecology, promotes its further harmony, the service and the human nature is its most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At presen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improve the leadership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to internalize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society as a leadership concept, adhere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eople-oriented, so as to enhance their leadership ability and leadership art.
【作者单位】: 福建行政学院
【分类号】:C9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童中贤;领导力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J];理论与改革;2003年03期
2 童中贤;领导力:领导活动中最重要的功能性范畴[J];理论与改革;2002年04期
3 罗豪才,宋功德;和谐社会的公法建构[J];中国法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一方;毛卉;;地方立法中的利益均衡[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刘金文;刘然;;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从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3 汪海霞;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5年09期
4 王利民;郭明龙;;论“和谐社会”的私法构建[J];河北法学;2006年02期
5 夏红;;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模式的发展趋势——紧密型关系模式的普遍化[J];河北法学;2006年04期
6 李志慧;段福兴;;企业领导力生成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7 陈建平;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力的可持续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8 严蓓蓓;;减轻农民负担与构建和谐社会[J];经济师;2006年01期
9 陆月娟;和谐社会与社会阶层利益的整合[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杨海坤,李兵;论加强公法整体研究的现实意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韦广雄;;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2005年“关注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高俭;;建设法治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建平;;行政生态·和谐行政·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生态视角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创新;叶勇;;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新思维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银花;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辛博聪;现代法的博爱之维[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慧;上海华阳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爱玲;正式组织领导与非正式组织领袖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3 马文革;论和谐校园的构建理念[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杨静;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危机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方芳;论我国行政和解制度之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红领;邓小平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理论[D];河南大学;2006年
7 冯学东;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保障[D];郑州大学;2006年
8 陈晓峰;行政权力设定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张倩;论非诉行政执行[D];湘潭大学;2006年
10 石辉金;公民理念的培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志华;论后现代主义的未知结构[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7期
2 罗豪才,宋功德;行政法的失衡与平衡[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3 袁曙宏;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创造性结合的蓝本——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理论精髓[J];中国法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马克思恩格斯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理论阐释[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杨子荣;;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3期
3 毛瑞芹;;解读程序公正与和谐社会[J];消费导刊;2010年02期
4 王鑫;;《共产党宣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消费导刊;2010年03期
5 胡莹;;关于科学分配观的几个基本问题[J];求实;2009年01期
6 王国增;;构建和谐社会领导力的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昝爱民;李珍梅;;从康有为的“大同世界”看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8 徐卫军;刘灵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哲学基石的科学内涵与发展分析[J];网络财富;2009年02期
9 郭峦;;发展旅游业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1期
10 刘宇洁;;读《共产党宣言》感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春红;余超波;;重塑生态伦理 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邢国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法律信仰[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吴金瓯;;“用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学解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霜叶;;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德林;;三农问题的现代解读[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王德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医患关系的协调[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成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现实[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淮建军;席酉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机理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代敬;;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干扰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宗棠;;培育社会主义公民[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欢;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田俊峰;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侯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4 崔德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5 马德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贺荣;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詹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杨义芹;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李清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箐;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看和谐社会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9年
2 张娟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政府公正责任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3 崔晓燕;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爱莲;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花;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路径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6 孙美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问题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花;论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吉生;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D];河南大学;2009年
9 邵明玉;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桂林;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制度创新[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7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06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