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中品牌场域的建构逻辑与发展策略
本文选题:场域 + 品牌场域 ; 参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摘要】:目前品牌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角度研究品牌定位、品牌资产、品牌提升,或者从企业角度研究品牌营销策略等。相对于前两者的研究模式,场域理论侧重于消费者和企业两者的关联性和实践性,开辟了中观层面的品牌研究新范式。品牌场域可以理解为处在不同位置的主体生产者在消费者惯习的指引下,借助媒体平台为传播桥梁,依靠各自的资本,进行竞争合作的实践空间。在新媒体语境中,品牌需要以受众的惯习为中心,利用其各种场域资本,实行差异化传播,才能构建其独特的品牌场域。
[Abstract]:Brand field theor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practicality of both consumers and enterprises , and opens up a new paradigm for brand research at the level of meso - view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告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多市场接触视角下企业间公关非伦理行为的互动机理与治理对策”(项目编号:11CGL01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余明阳,舒咏平;论“品牌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2年03期
2 刘海龙;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J];国际新闻界;2005年02期
3 马滕;;新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应用价值、问题及出路[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4 黄时进;;论科学传播受众的网络时代特征——基于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J];学术界;2008年02期
5 罗德尼·本森,韩纲;比较语境中的场域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范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01期
6 倪宁;金韶;;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广告及其传播策略——基于场域理论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艳;;对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齐二娜;;手机二维码广告的“广告场”研究[J];今传媒;2011年01期
3 张莉;整合营销传播及出版社品牌形象建设[J];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12期
4 王行丽;;丹尼斯集团品牌传播系统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阴志科;;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媒介转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6 吴飞;程怡;姚晓玉;卢艳;周明露;吴湄;;2005—2006年新闻学研究综述(上)[J];当代传播;2007年03期
7 董小玉;秦红雨;;中国议程的世界影响力——以国家形象塑造为例[J];当代传播;2010年05期
8 张文锋;;解析名人广告的意义构建[J];东南传播;2009年06期
9 李荣;;微博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探究[J];东南传播;2012年01期
10 杨丽萍;;谈话节目场域中的符号暴力[J];电视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2 章清;;“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杨静;;略论“舆论倒逼”传播机制与路径[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4 章清;;“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军;广告舆论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红梅;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德立;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品牌战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邱戈;大众传播的文化断裂论当代中国媒介的身份危机[D];浙江大学;2006年
5 潘虹;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学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秦红雨;“兴源铺”初探:媒体时代的乡村戏曲及其社会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鹏;基于消费者认知的品牌定位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9 李海霞;商业品牌参照下的少林文化品牌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余秀才;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与动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翔;泛娱乐化·草根晋级·符号扩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晓芳;互联网时代科学传播的受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佟静;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电视访谈节目生产[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6 李毅;都匀毛尖的品牌发展思路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U,
本文编号:1994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99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