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晋商与徽商乃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两大商帮,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晋商地处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融之地,这使其少有古代中原汉族文化中浓烈的宗族血缘意识,平添了乡谊和契约诚信的思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实行了权力集中、统而不死的组织管理,并且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真正分离;在企业的人事管理中,萌生并实行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推行了股份制度,权责明确,赏罚分明;制定有严密规范的财务操作规程和管理手段,在资本运营中实行抽疲转快、酌盈剂虚的策略;尤其在营销策略上坚持用户至上、诚信为本的铁则;为了全方位了解市场,捕捉商机,晋商尤其重视信息的收集、分析、鉴别和有效运用,并视灵活高效的信息交流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与晋商不同的是,同样取得骄人商业业绩的徽商,由于地处大儒朱熹之故里,再加之东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中原豪族迁至徽州,使中华儒家文化日盛,备崇宗族血缘关系,在人多地狭、难于糊口的窘况下,徽州人结伴外出经商,求食于天下,一旦一人经商稍有成就便邀同村同宗亲友共同经营,逐渐形成商帮,造就出了江南众多的集镇和城市。徽商由于备崇宗族血缘之故,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经营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为了在商海中取胜,徽商逐渐实行了合作和抱团经营,一改初期单打独斗的行商习惯,组成的以血缘、地缘为联系的集团化经营群体不断整合资本和人力,使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徽迹遍布大江南北。徽商除了与晋商共有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创业品质和奋斗精神外,尤其注重人脉关系和热心公益事业,为自己铸造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从而赢得了良好的从商经营环境,造就了仅次于晋商的辉煌业绩。尽管晋商与徽商采用了不同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两大商帮都具有共同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不畏艰险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有着洞察商机、灵活机动的经营头脑,并实行与自己的文化理念相符的管理手段。
【关键词】:晋商 徽商 经营管理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9.2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引言8-12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8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
- 1.2 国内外有关明清晋商与徽商的研究综述8-10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主要创新点10-12
- 1.3.1 研究方法10
- 1.3.2 研究内容10-11
- 1.3.3 主要创新点11-12
- 2 晋商与徽商的起源、发展与兴衰12-17
- 2.1 晋商的起源、发展与兴衰12-13
- 2.1.1 起源与发展12
- 2.1.2 兴盛与衰败12-13
- 2.2 徽商的起源、发展与兴衰13-15
- 2.2.1 起源与发展13-14
- 2.2.2 兴盛与衰败14-15
- 2.3 晋商与徽商由盛转衰原因之比较15-17
- 2.3.1 晋商与徽商由盛转衰外部原因之比较15-16
- 2.3.2 晋商与徽商由盛转衰的内部运行机制比较16-17
- 3 晋商与徽商各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17-29
- 3.1 晋商与徽商的资本管理模式17-21
- 3.1.1 晋商的资本管理模式17-19
- 3.1.2 徽商的资本管理模式19-21
- 3.2 晋商与徽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21-25
- 3.2.1 晋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21-24
- 3.2.2 徽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24-25
- 3.3 晋商与徽商的财务管理模式25-26
- 3.3.1 晋商的镖期制度与复式记账法25-26
- 3.3.2 徽商的会计盘单26
- 3.4 晋商与徽商的信息管理模式26-29
- 3.4.1 晋商的信息管理模式26-27
- 3.4.2 徽商的信息管理模式27-29
- 4 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模式差异性的成因分析29-33
- 4.1 地缘与血缘因素29-30
- 4.2 文化信仰因素30-31
- 4.3 宗族观念因素31-33
- 5 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模式中的镜鉴与启示33-37
- 5.1 晋商股份制的激励作用与后期的阻碍负效应33-34
- 5.2 徽商家族式经营凝聚力的获得与监督和制约的缺失34-35
- 5.3 高效的人员选拔与培训机制35
- 5.4 高效的商业情报收集与传递机制35-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后记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晋商的“胎记”是什么?官商勾结相伴行百年[J];中国商人;2008年04期
2 ;寄语新晋商[J];新晋商;2010年05期
3 ;对话新晋商[J];新晋商;2010年05期
4 王福成;研究晋商既要弘扬优秀传统也要与时俱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朱荫贵;评《晋商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4期
6 殷俊玲;近二十年晋商研究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程素仁;浅谈晋商股份制的现实意义[J];中国地方志;2003年S1期
8 刘向东;晋商的“过镖”制度[J];中国地方志;2003年S1期
9 赵荣达,郭玉兰;晋商兴衰原因的辩证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刘安荣;;晋商新论——《中国晋商研究》评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丽;;近代晋商家族变迁的历史轨迹[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民;抢救晋商珍贵史料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N];山西政协报;2005年
2 王守恩;《晋商史料全览》丰富了社会史研究[N];山西政协报;2007年
3 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高建民;推进晋商研究 建设文化强省[N];山西日报;2008年
4 苏苇;太原,从历史中走来的“晋商之都”[N];太原日报;2008年
5 山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孙丽萍;打造“晋商之都”的历史思考[N];太原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秀萍;太原将组建新晋商联盟[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华钰 见习记者 张旭东;“新晋商·新形象·新境界”[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8 王秀萍;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成立[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9 记者 田建兵 孙永红;深入挖掘晋商史料 大力弘扬晋商精神[N];山西政协报;2006年
10 赵政民;晋商研究领域的里程碑[N];山西政协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云爱;晋商制度分析方法论[D];山西大学;2004年
2 李建民;对晋商两次战略转型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3 李恒斌;晋商治理模式的现实价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乔南;晋商家族及其制度变迁[D];山西大学;2003年
5 赵会清;明代蒙汉关系及对蒙贸易中的晋商[D];山西大学;2007年
6 商雅琼;论明清晋商的教育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崔佳;明清晋商团体中的“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董花;明清时期张家口商贸兴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申丽英;商业利润去向的环境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6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736264.html